对平面媒体来说,姚明是个最好的采访对象,中美记者感受概莫如此。他不仅极有口才,而且他的话语总包含有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还一直在学习。《休斯顿纪事报》的同行跟我说:“这个家伙从来不和他的队友出去混,比赛完了他就回家。他不太看报纸,不太看杂志,他看得最多的是书——书才是真正具备思想和知识的东西啊。”
因此姚明在首战惨败给西班牙,引用“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的鲁迅语录后,中文翻译张口结舌,不知道怎么将深刻含义完全诠释,这更增添了美国记者对姚明的惊讶和尊敬——想想艾弗森、马布里这帮小痞子,说英文都满嘴语病,怎么能跟随时可以引经据典的姚相比呢?果然是大身躯有大智慧啊。
姚明也是中国男篮里最有个性的球员。“打3分”成功,他会奋力挥拳呐喊,扣篮成功后,他同样会用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情绪传达给队友,他是给队友打气助威最多的人。就像哈里斯说的:“我们的队员应该叫嚷,应该去扣篮而不是文雅地上篮,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这些姚明都会,可姚明也有他的误区。姚明认为自己是国家队老队员,可他的表现有时又不像。例如首战之后的发泄,如果只发生在更衣室里,而不是在公众面前,我相信队友会更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对中国男篮一些缺陷的批评,他其实用不着第一个站出来承认或者批评。队友们听了之后也许会有两种反应:个性刚强的人会奋起直追,个性柔弱的人也许会更加萎靡。姚明的赤诚之心,人人都能理解,然而他要带动的,其实是他身边队友。
24岁的姚明成为了中国队的核心,却还不是中国队的精神领袖。他的领袖风范、心智成熟程度,和他的球技一样,都需要时间的锤炼。所以输给立陶宛后,为立陶宛担任助理教练的小尼尔森对我说:“4年后姚会更好。”
更好的姚应该更圆滑,可这又会让他跟媒体距离更远,岂不会影响到记者的工作?姚明该不该在这方面“更好”,真是“二十二条军规”般的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