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 1956年 澳大利亚 墨尔本
捍主权中国拒参奥运会 戏对手库茨扬威墨尔本
第十六届奥运会是一次跨越两洲举办的奥运会,也是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以来首次在欧美两洲以外举行的奥运会,是因为,本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提前在1956年6月11日至17日(一说六月十日至十七日)于欧洲大陆的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而除马术外的其他项目又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八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由于本届奥运会的主要比赛项目都集中在墨尔本进行,因此,人们通常将本届奥运会称为墨尔本奥运会。
之所以说这是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以来首次在欧美两洲以外举行的奥运会。是因为,自现代奥运会以来,奥运会举办城市都集中在欧、美两大洲,雅典、巴黎、斯德哥尔摩、柏林、赫尔辛基八个城市都属于欧洲,而洛杉矶、圣路易斯两市都属于北美洲。
这次将马术比赛放在欧洲的斯德哥尔摩举行,是因为当时澳大利亚一条法律对牲口入境做出比较严格的规定:牲口入境后,必须经过六个月的隔离检疫。按照惯例,马术比这,骑手都是骑自己携带的经过长期训练的马匹。
六个月的隔离检疫,将使训练中断,无法参加比赛。因此,这一法律限制险些断送澳大利亚举办第十六届奥运会的机会。因为人们对会址选在墨尔本一开始就有异议,他们抱怨澳大利亚没有组织大型比赛的经验,缺少完善的体育设施,远隔重洋旅费昂贵。
这次马匹入境问题,使持异议者找到了口实。于是,要求以改变会址的呼声日益增高。但是国际奥委会考虑到,改变计划,不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在与澳就牲口入境问题谈判失败后,决定将马术比赛改在斯德哥尔摩,其他按原计划不变。从而产生了奥运史上一届奥运会分不同时间在两大洲举行的唯一事例。
参加马术比赛的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158名骑手,其中女子十三人。东道主瑞典队获得全部六个项目的半数金牌,德国联队的成绩也很出色。获得两枚金牌和三枚银牌。
申请主办第十六届奥运会的城市共有十个,它们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美国的底特律、洛杉矶、明尼阿波利斯、圣弗兰西斯科(旧金山)、费城、芝加哥。
这十个城市,除墨尔本外,其余全属美洲。1949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选定墨尔本为十六届奥运会会址。
墨尔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是基于国际奥委会的一致共识。过去的十几届奥运会,都是在欧洲和美洲举行的,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应该扩大奥运会在各地影响。
原来曾决定第十二届奥运会194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但是由于战争,这个决定未能执行。这一次选定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作为第十六届奥运会会址,必将对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是维多利亚洲的首府。1901-1927年曾是澳联邦首都,城市规模仅次于首都悉尼。该市地处菲利普湾港的亚拉河口,是一个新兴的工业港口城市和海滨游览地。
1835年英国人在这里开辟牧场后开始建市,使其成为澳大利亚及整个澳洲牧羊业的发源地。
1851年,墨尔本附近的本迪戈和巴拉莱特发现在金矿,开采量相当惊人,使早几年开发的美国旧金山黯然失色,人们称墨尔本为“新金山”。
国内外淘金者大量涌入,人口骤增。城市迅速发展,日趋繁荣,成为澳大利亚全国经济、贸易、交通的中心。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气候完全不同,11、12月,北半球已是隆冬季节,而这里还是繁花遍地夏日时光,因此东道主将会期选在这个气候宜人的时间,是历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季节最晚的一次。
墨尔本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为了迎接奥运会,兴建起一座能容纳十万名观众的橄榄球场“梅因运动场”,作为奥运会的中心运动场。
大会于1956年11月22日下午开幕,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碧蓝的天空与场地上绿色草坪互相辉映,能容纳十万人的梅因体育场座无虚席。点燃奥运圣火的是澳大利亚著名运动员罗·克拉克,澳大利亚另一位优秀田径运动员,一英里世界纪录的创造者琼·伦迪代表运动员宣誓。
应邀参赛的有67个国家和地区,共3184名运动员,其中女子371人。由于费用等问题,不少国家削减了参赛人数,致使本届运动员数低于1984、1952年两届,国家数比上届少两个。
首次参加国家有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来亚(今马来亚西亚)、北加里曼岛(北婆罗洲)、乌干达、斐济、埃塞俄比亚。
1956年原民主德国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会员国。两个德国经过协商,组成了德国联队参赛。
因为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埃及等因苏伊士运河问题抗议英、法入侵,只派少数运动员参加了斯德哥尔摩的马术赛,未出席墨尔本奥运会。
参加墨尔本奥运会运动员最多的前三名国家是:美国198人,澳大利亚287人,苏联283人。
中国台湾派出了二十一名男运动员。参加田径、篮球、举重、拳击、射击五个项目的比赛,没有取得名次。
中国奥委会没有派队出席。中国奥委会接到了邀请,但最后取消了赴赛的决定。1954年5月,在希腊举行了国际奥委会第四十九届委员会议,会议对中国代表权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大会以23票对21票通过一项决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国际奥委会秘书长立即致函中国奥委会,告知这一决定。
中国奥委会接以信件后,立即为参加墨尔本奥运会进行了认真的准备。
1955年派体操队员前往苏联学习第十六届奥运会体操比赛的男女规定动作,及时为中国体操队申请并于1956年正式加入国际体操联合会,1956年又两次举行全国体操比赛,选拔运动员,随后选派优秀队员前往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以便取得国际比赛经验。
但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秉承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横生枝节,设置障碍。
他未经任何讨论,竟将台湾偷偷地列入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各国奥委会名单之中,以此制造“两个中国”1955年6月,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荣高棠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委会与各国奥委会代表联席会议,他在会上发言指出,把台湾的体育组织塞进国际奥委会是违背奥林匹克宪章精神的,是非法的,应该撤消对台湾的承认,而且应该通知墨尔本第十六届奥运会组委会撤消对台湾的邀请。
布伦戴奇以“体育与政治无关”为借口,拒绝了中国奥委会的正义要求。
为了使台湾运动员也能参加这次国际体育盛会,中国奥委会向台湾省的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发出信件,邀请他们前来北京参加奥运选拔赛,组成统一的体育代表团前往墨尔本。
中国代表团早早组成。并集中在广州,整装待发。澳大利亚朋友和旅澳的侨胞也作了接待中国代表团的准备工作。《人民日报》为全国体育代表团即赴赛发表社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
但是,国际奥委会无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顽固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在第十六届组委会的文件中不断出现“北京中国”、“福摩萨中国”的字样。
早期到达墨尔本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黄中向组委会提出抗议无效,于是,中国奥委会发表声明:在国际奥委会和第十六届奥运会组委会改正错误之前,中国运动员不能参加这届奥运会。不久,中国奥委会宣布不参加这第十六届奥运会。
本为就很紧张的中国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经布伦戴奇插手,变得更为紧张。第十六届奥运会结束后,布伦戴奇继续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1958年1月,他致信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董守义,胡说“台湾存在一个单独的政府”,“台湾,它过去曾属于日本一部分,而不是属于中国”,“台湾本地人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并在国际奥委会内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一部分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同时承认中国和台湾的体育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6月8日,中国奥委会和有关体育组织先后退出了国际足球、田径、举重、篮球、游泳、射击、自行车、摔跤等九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八月十九日郑重声明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与坚定不移的原则立场。
从此,中国人对奥运会的观念开始淡薄起来。由于缺少激烈的竞争机会,国际交往减少,中国的体育水平开始落后于世界水平。
中国体育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隔绝了二十七年之后,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权利,中国又重新回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家庭之中。在此之前,台湾窃取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代表资格,五次派队参加夏季奥运会,1970年国际奥委会还选举台湾的徐亨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本届奥运会仍为17个大项,但在个别单项上作了调整,如游泳比赛,首次将蛙泳和蝶泳分开举行。
田径比赛首先拉开战幕,61个国家和地区的883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三十三个项目金牌的争夺,最后创造出二十八个奥运会纪录,其中有五项为世界纪录。
美国队在田径比赛的优势并未因前苏联队的加入而丧失,本届奥运会上,美国田径队依然雄风不减,他们一鼓作气地夺得了男子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10米栏、400米栏、4×400米以及跳远、跳高、撑竿跳高、铅球、铁饼、链球、和十项全能共十五枚金牌。其中200米、110米栏、400米栏三个项目的所有奖牌均为美国人夺得。
女子田径比赛美国队表现欠佳,只夺得了一枚金牌。这样,美国队仅在田径比赛中就共夺得了十六枚金牌。
前苏联队在田径比赛方面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本届奥运会上,他们只夺得了田径比赛的五枚金牌。田径金牌总数排第二位,田径金牌总数排第三位的是东道主澳大利亚队,夺得四枚金牌。
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的杰出人物不断涌现。男子选手中,来自美国的短跑明星罗伯特·莫罗和来自前苏联的弗拉季米尔·库茨二位选手的精彩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国男子短跑明星罗伯特·莫罗在本届运动会上共得三枚金牌。这三枚金牌分别是100米、200米、4×100米冠军。100米成绩是10”5,200米的成绩是20”6,这一成绩平了当时的世界纪录。紧接着,莫罗双与队友合作在4×100米接力赛中以39”5创世界纪录,夺取第三枚金牌。
在100米比赛中,莫罗十分幸运。因为,最有夺标希望的他的队友威廉斯在大赛前受了伤,威廉斯在三个月前的比赛中,曾以10”的成绩创造了100米的世界纪录。而莫罗100米的最好成绩是10”2,这样,莫罗在本届比赛中就少了一个劲敌。只剩下了一个穆奇逊,穆奇逊也是莫罗的队友,由于穆奇逊跑步速度之快,被人誉为“闪电式起跑”。
正是这一“闪电式起跑”使他曾经以10”1创过世界纪录。11月24日,决赛开始,天公不作美,男子100米决赛顶风进行,风速达0.5/秒。莫罗身体素质好,顶风反而增加了他获胜的好机会。
鸣枪起跑时,第一个蹬离起跑线的并不是以“闪电式起跑”著称的穆奇逊,而是东道国的选手H·霍根。直到40米处,莫罗才追平霍根,并以10”5获第一枚金牌。
莫罗与队友合作在4×100米接力赛中以39”5创世界纪录,并夺到第三枚金牌。一下便成为了新闻人物。因为,这一项目的原世界纪录还是二十年前欧文斯等四人创造的,成绩是39”8。莫罗因此获得了“白人欧文斯”的美名。
前苏联选手弗拉季米匀·库茨在本届奥运会5000米和10000米两项长跑比赛中放异彩。这是前苏联人在墨尔本田径场上最激动人心的成就。弗拉季米尔·库茨的胜利,表明前苏联人以耐力与美国擅长的速度而在田径场上相抗衡。
本届奥运会5000米和10000米两项长跑比赛,可以说是群星汇聚,参赛选手中名将云集,他们是:澳大利亚的罗·伯克拉克,英国的戈登·皮里,上届奥运会三枚长跑金牌是主捷克的札托皮克,还有苏联的弗拉季米尔·库茨。鹿死谁手,人们拭目以待。
10000米决赛先于5000米举行。在10000米赛跑中与英国的皮里“狭路相逢”。库茨的信条是:“加速,再加速!”皮里的格言是:“要么顶天立地,要么一败涂地!”比赛前夕,教练为他制定了一个变速跑的策略。
按照教练的教导,发令枪响,库茨抢先跑在了前面。皮里咬住不放,他采用跟随跑的战术,准备在最后时刻突然加速,制住对手。这样,皮里就中计了。
库茨在中途不断变速,他用这种战术来折磨皮里,并且把皮里甩得很远很远。库茨以这种战术,最后以28’45”6获胜,获得第一枚金牌。皮里第八个到达终点,比库茨慢了一分多分钟,确实是“一败涂地”。
在5000米决赛中库茨全程领先,他仍然采用中途不断加速的战术超过了三名英国名将:皮里、伊博森和查大卫,以13’39”6打破奥运会纪录,再获一枚金牌。
弗拉季米尔·库茨生于1927年2月7日,1954年获欧洲锦标赛5000米跑冠军(13’59”6),三次创三英里长跑世界纪录。墨尔本奥运会前几个月,即1956年6月19日,在挪威卑尔根的5000米赛中,库茨与皮里相遇。常在比赛中吃败仗,绰号“倒霉的皮里”,久已想战胜名噪田坛的库茨。
比赛开始后,为人憨厚的库茨一路领先,皮里不快不慢地紧随其后,进到第11圈时,皮里突然发难,像疯了似的一下子跑到库茨前面,奋力疾射而去,等到库茨意识到危险时,已经来不及挽回了。皮里赢得了胜利,以13’36”8打破了札托皮克的世界纪录。
在这之前,库茨在与英国人蔡泰伟的一次比赛也吃过同样的苦头,最后让对手抢走了冠军。因此,许多记者讥讽库茨只是一个没有头脑的长跑机器,称库茨为“机械人”。
这一次库茨随苏联代表团一踏上澳大利亚领土,一家报纸就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发表文章说:“机械人能否战胜有头脑的运动员呢?不,在较量智慧的斗争中,像库茨那样的运动员是不可能获胜的。”
这场比赛过后,舆论大变。一名记者写道:“库茨像一只猫,而皮里只是一只老鼠。”“库茨不是机械人,他的思维像他的身体一样健全。”墨尔本奥运会的目击者们说,库茨比莫罗更大程度地征服了澳大利亚人的心,他是本届奥运会的头号英雄。倒是皮里因为败于库茨名下,“倒霉的皮里”的绰号并没有记者对他洗脱。
库茨以其卓越的成就成为50年代中期最负盛名的长跑运动员。1957年,他创造出13”35的5000米世界纪录,并保持了七年之久。1956年,1957年两年度被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荣获列宁勋章。
本届奥运会田径赛上,还有几位新秀。他们后来的体育成就赢得了人们的一致称赞。其中之一者是本届奥运会圣火的点燃者澳大利亚的克拉克。克拉克是初次参加这种最高级别的世界大赛,参赛时才十九岁,心理素质较差。
在比赛中,他适应不了这种紧张气氛。心情紧张,不能放手一搏,结果在两项长跑比赛中,没有拿到名次。这位出身于1937年2月21日的自学成才者,身高体壮(身高1.83米、体重74公斤),16岁开始练长跑。那时,他没有教练指导,训练方法完全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他训练中善于动脑筋,并能持之以恒,用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训练中的单调和疲劳。用超负荷的训练逐步培养出超凡的耐力与速度。
作为澳大利亚长跑运动中的希望之星,克拉克成为澳大利亚公众崇拜的偶像。本届奥运会上他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他后来成为了世界长跑运动的一颗光芒的四射的明星。他在60年代屡破世界纪录。
在他的整个运动生涯中,共十七次打破从二英里到二十公里各种长距离跑的世界观纪录。1965年创27’39”4的万米长跑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二十八分钟的大关的人。1966年他又以13’16”6创下了5000米跑的世界纪录,这项纪录保持了五年之久。
美国《田径新闻》、英国《田径周刊》等世界颇有影响的体育刊物一致评他为1965年度“世界最佳田径运动员”,“公认的创纪录之冠”的优秀长跑运动员。
克拉克作为世界享有盛名的最佳长跑运动员。却在世界重大体育比赛中屡屡失利。从1956年到1968年,他连续参加四届奥运会,从未取得应得的胜利,只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一次10000米的铜牌。
这样一位世界长跑名将、奥运会的失败人物在世界体坛上造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克拉克现象”,那就是赛前夺标呼声极高的优秀选手在重大比赛中经常出现情绪紧张,不能正常发挥而导致失利。如何克服“克拉克现象”,成为体育科技人员研究的一个课题。
法籍阿尔及利亚人阿伦·米蒙在上届奥运会5000米、10000米赛中,都输给了对手札托皮克,只获得出两枚银牌。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与埃米尔·札托皮克竞争而劳命伤财,几乎使他放弃长跑事业。
但是,夺得奥运会金牌的强烈欲望又驱使他回到了跑道上,本届奥运会上,他又重遇他的宿敌埃米尔·札托皮克,但是这次米蒙胜利了,他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马拉松冠军,曾经风靡第十五届奥运会的夫妇冠军埃米尔·札皮克夫妇,由于新秀辈出,自己年纪已大,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埃尔米·札托皮克在5000米、10000米比赛中都未能取得名次,马拉松比赛中也只获得第六名。
他的妻子札托皮科娃在墨尔本的成绩也不佳,只以49.83米获标枪第四名。34岁的丈夫从此退出体坛,而妻子继续拼搏。四年之后,在罗马奥运会上,38岁的札托皮科娃又以53.78米夺得标枪银牌。
50公里竞走金牌为诺尔曼·里德夺得。他夺取金牌的经历还不及他谋求进入奥运会比赛入场券的经历那么颇具传奇色彩。诺尔曼·里德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为了谋生后来漂泊去了新西兰。
他是一位竞走爱好者,对竞走事业有着执着的热情,得知奥运会就在邻国澳大利亚举办时,他萌发了参加奥运会的想法,并积极争取参加这次奥运会。可是,在当时,无论是英国,还是新西兰,都拒绝接受他的要求。为了参加奥运会,他后来漂泊去了墨尔本,先在市长家谋得了一份园丁的差事,工作之余刻苦训练。他执着的追求,感动了市长,设法为他取得了参赛的资格。
比赛那天,其他选手都衣衫整洁,他却全身黑衣,以一个无国籍的运动员身份出现在出发线上。诺尔曼·里德终于赢得了胜利。这位赛前被新西兰拒之门外的选手,赛后却成了新西兰的冠军。
美国运动员保罗·康诺利在墨尔本不仅获得链球冠军,而且,也赢得了爱情。可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自从1990年链球被列入奥运会之后,美国人连续六届垄断了这个项目的金牌。
但是自1924年以后,美国人失去了这方面的优势。金牌旁落。50年代,由于保罗·康诺利的出现,美国链球才再度引人注意。
康诺利在墨尔本奥运会期间与捷克选手铁饼金牌获得者奥尔加·费科托娃偶然相遇,彼此一见钟情。奥运会结束后,虽然各自归国,但两个人鸿雁传书,情意浓浓。
1957年,捷、美两国总统获悉这一段恋情,互致信件,尽力撮合,批准了他们两人的结婚申请,在布拉格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随后费科托娃便随康诺利来到美国。
奥运会是促进青年相互了解和增强团结的场所,也是培养爱情的温床。
不少陌生青年男女在这里相识、相爱、甚至结成夫妇,康诺利与奥尔加·费科托娃这对异国情侣只是其中之一。这对冠军夫妻共同生活了十八年,生下了一对儿女后,1979年在美国宣布离异。
东道主澳大利亚队成为本届奥运会的游泳比赛的金牌得主大户,澳大利亚游泳选手在比赛中大放异彩,他们夺得了男女十三个项目中的九枚金牌。澳大利亚17岁的耿里·罗斯一人独得男子400米、1500米自由泳和4×200米三枚金牌。
这位出类拔萃的青年人四年后在罗马奥运会上在同样三个项目中分别获得金、银、铜牌,也算是泳坛一代名将。罗斯在整个游泳生涯中,共六次创造自由泳世界纪录。
澳大利亚在女子游泳项目获得三个自由项目冠军,克拉普与弗雷泽功绩相当,两个各获一枚金牌,他们俩又与队友合作得到4×100米自由泳的桂冠。
道恩·弗雷泽生于1937年9月4日。1954年,17岁的她创造出58”9的100米自由泳纪录,首次突破一分钟大关。
这次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便以一分零二秒的夺取100米自由泳中,又游出了4’17”1,再夺得一枚金牌,并改写世界观纪录。1960年,在罗马奥运会上,弗雷泽再领风骚,蝉联100米自由泳冠军。
1962年,弗雷泽参加欧共体国家运动会,在那不勒斯,弗雷泽一鸣惊人,游出了史无前例的59”9的世界正式纪录,改写了100米自由泳的历史。再次成为赛场上引人注目的人物。
1964年3月,正在悉尼进行东京奥运会备战热身训练的弗雷泽开车时不慎撞上了一辆卡车,与她同车的母亲不幸当场遇难,她本人也被撞得颈椎骨断裂。伤愈后,10月3日,弗雷泽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东京体育的游泳比赛台上,第三次夺取100米自由泳金牌。
这样,弗雷泽便成为唯一三次蝉联奥运会金牌的选手。她三次参加奥运会,夺得四枚金牌,二枚银牌,12次创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由于她频繁地刷新世界纪录,在1980年,她被评为“本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
在游泳项目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的美国队在这次墨尔本奥运会上几乎全军覆没,只是重新设置的男子200米和女子100米蝶泳中获得两枚银牌。乔·布林大男子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曾以17’52”9创世界纪录,却未能夺取金牌,因为他在决赛时发挥不佳,成绩为18’08”2,只得到了铜牌。
在举重赛中,7个级别中有5个级别总成绩的世界纪录被刷新,并创造了不少单项世界观纪录。同上届一样,7枚金牌,由美苏瓜分,美得四枚,苏为三枚。
90公斤以上级冠军美国的保罗·安德森,体重达155公斤,是有名的大块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举起五百公斤(三项总成绩)的选手,并曾多次创造世界纪录。其他夺冠者也有不少著名大力士。如美国托·科诺、苏联阿·沃罗比耶夫等,都是当时世界举坛的骁将,获得过世界冠军和创造过世界纪录。
亚洲国家伊朗、日本、土耳其三国,在这次自由式摔跤赛中成绩突出,均分了八个级别中的六枚金牌;古典式项目,则是前苏联领先,夺去了半数以上(8枚中的5枚)金牌。
拳击分十个级别比赛。苏联获三枚金牌,英国、美国各获两枚。民主德国的W·贝伦特获54公斤以下级冠军,为这个日后的世界体育大国夺得了第一枚金牌。后来,贝伦特成了有名的体育摄影记者。匈牙利拳击手拉·帕普,在比赛中再次取胜,创造了奥运会拳击赛的奇迹,成为奥运史上三连冠的第一个拳击手。
苏联在七项射击项目中获三枚金牌。苏联神枪手A·鲍格丹诺夫蝉联小口径步枪(3×40)冠军。这位奥运会冠军是一个弃婴,按照古老的俄国风俗,他得到了“鲍格丹诺夫”这个姓名,意即“上帝赐予的”。这位天赐的奥运会冠军弹无虚发。他多次改写了射击的世界纪录。
体操比赛,前苏联队继续领先。男队获得八个项目的七枚金牌。前苏联选手维·朱卡林以35岁的年龄再夺个人全能、团体和双杠三枚金牌,在这奥运史上是最罕见的。另一枚金牌为日本的小野乔获得。
另外,德国人赫·班茨在跳马中与前苏联人瓦·穆拉托夫并列冠军。在女子体操比赛苏联22岁的姑娘拉丽莎·拉特尼娜一鸣惊人,令人刮目相看。当她首次亮相时,各国名将、教练员和裁判都对她不屑一顾。
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因为就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拉特尼娜仅获第十四名。岂料拉特尼娜这次今非昔比,首次参加奥运会,便以其高难的动作和优美的舞姿一举夺得个人全能、团体、跳马、自由体操四项桂冠,在墨尔本产生轰动效应。拉丽莎·特尼娜1934年出生在赫尔松的一个普通的会计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基辅政法学院。
1949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体操教练看中,从此走进赫尔松体校,进行正规的教练。4年之后,拉特尼娜成为体操健将,并夺取全苏少年女子体操全能冠军。拉特尼娜在训练中胆子大,意志坚强,敢于做新颖的高难动作,反应机灵敏捷,对各种新的技术动作接受快,特别在重大比赛中放得开,情绪稳定。
四年之后,在罗马奥运会上,她凭着丰富的比赛经验和高超的个人技巧、再获得团体、个人全能、自由体操三枚金牌,1964年,年过三十的拉特尼娜在东京奥运会再展英姿,整个体坛为之震惊。连续三届参加奥运会,共夺九枚金牌、五枚银牌、四枚铜牌,这在体操史上是罕见的。
她以创纪录的十八枚奖牌在奥运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为苏联政府给予她极高的荣誉,授予她列宁勋章。拉特尼娜后来成为苏联国家功勋教练员。
苏联队在墨尔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共获得金牌三十七枚,银牌二十九枚,铜牌三十二枚,金牌总数在大超过了美国。美国三项奖牌数只有32、25、17枚。无论是计算奖牌数还是计算非正式团体总分,苏联队第一次全面超过了美国。
从此以后,前苏联和美国奥运会竞争显得更加引人瞩目。东道主澳大利亚以金牌十三枚、银牌十四枚居第三位。
闭幕式于12月8日举行。当运动员们再次入场时,人们惊异地发现,他们不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整队入场,而是各国男女们兴高采烈混杂在一起,形成一支友谊的洪流涌入。这种轻松活泼而又耐人寻味的入场式是根据一位十七岁的少年的建议而进行的。
这位少年是一个出生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人,他在致组委会的一封信中写道:“在闭幕式入场时让各国运动员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出现,让人们把战争、政治和国籍统统忘掉。如果全世界能形成一个国家,人们则不会再有更高的要求。在奥运会上这个小范围内,你们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我的想法。我相信大家,包括你们自己均会同意我的这一想法。这将是一闪盛大的场面,人们会永远把它们记在心中。”
组委会认真研究了这封信,认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他深刻地认识到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世界性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