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这个“奥运争光计划”,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然而,“费用”这个词对于所有的人来说似乎都是一个很神秘的词语,每一个人对此都讳莫如深。“我们的费用是逐年增加的”、“我们的费用是得到保证的”……所有的人都对此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1990年代初期,我任球类司司长的时候,单就羽毛球队,国家一年投入2000万元,其中外事费用只有150万元。然而,实际上,每年参加各种比赛的费用,羽毛球队就需要外事费用六七百万元。”原国家体委球类司司长吴寿章回忆说,“不足的费用,都是由社会赞助解决的。”
然而,在1996年,球类司就已经解散,分成为“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等,相应的还有其余各司都成为“射击射箭管理中心”、“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等专业项目中心,到目前为止,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单位有2个机关中心、21个运动管理中心、5所直属学校以及其他共42个。
从1999年起,按照“暗钱变明钱”的原则,国家财政部规定取消国家体育总局“预算内”、“预算外”的差别,将收支脱钩。也就是,所有收入,包括彩票的收入上缴财政部,然后由财政部统一拨款。因此,原本属于“预算外”收入的彩票收入与若干项目中心、场馆的创收都被纳入了“预算内”。
2001年是《2001-2010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执行的第一年,在执行该计划前,从国家财政部公布的财政决算报告中可以看出,2000年“文体广播事业费”预算数为292.24亿元。“其中拨给国家体育总局的财政经费与事业费为16亿元”。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公布过的一个数字,国家体育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刘扶民证实了这一数字。但他还说:“每年国家拨款是超过16亿元的。而且将随着2008年的到来将逐年上升。”
“与往年奥运会突击式训练不同的是,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计划已经从2001年就开始执行了。这就叫做‘奥运周期’。国家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从方式方法上来看也更加系统化。到目前为止,国家拨款还是我们全部费用的主要来源。超过90%。”刘扶民还说。
“我们的目标就是奥运金牌,一切都是为了奥运金牌做准备。”本届奥运会专家组组长吴寿章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透露的数字表明,按照奥运争光计划,从2001-2004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1亿元;2005-2008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2亿元,那么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仅仅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拨款就会达到27亿元,这其中并不包括国家专项拨款。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的专项资金拨款就已经达到了40亿元。
“实际上,国家专项拨款肯定会超过这40亿元的数目。”刘扶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