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公兵、冷彤
谁说奥运会皮划艇赛场只有欧洲人才能玩转,谁说中国皮划艇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金”秋时节,在雅典的微风中,中国皮划艇人圆了金牌梦,缔造了历史!“激情燃烧”的中国国旗映红了中国皮划艇人的笑脸。
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起,中国开始组队参加奥运会皮划艇比赛。但没有人进入决赛。
毕竟,皮划艇运动是在欧洲诞生、成长。注定了“后来者”中国人进入这一领域必须“仰人鼻息”。
在此后相继参加的汉城、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队虽然取得了女子四人皮艇500米第四名的好成绩,但仅止步于此,没有新的突破。
八年之后,“古希腊神话”的诞生地,中国皮划艇也创造了自己的“神话”——夺得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奥运金牌。
中国皮划艇的“神话”决非垂手可得,这其中浸透着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
从1993年注重高强度有氧训练,到1998年注重专项化训练和配艇技术训练,再到2003年坚持以有氧训练为核心--坚持以个体能力发展为主体和坚持以每桨划船效果为重点。
从“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到“以我为主,注重过程”的转变;从牢固树立“心理为技术服务”的概念,到坚持程序化参赛。
中国皮划艇在摸索之中走出了一条科技振兴之路。
取得了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皮划艇拿到奖牌的项目仅限于男子划艇,进入决赛的项目仅限于女子皮艇和男子划艇,而男子皮艇和激流回旋项目仍然是中国皮划艇的软肋;中国的皮划艇运动从上个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较之欧洲晚了近100年,我们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虽然同夺得银牌的帆板一起给水上项目“争光添彩”,但从“119”工程的全局来看,水上项目仍然任重而道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