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她没哭。
在马拉松失利后,31岁的拉德克里夫知道,在自信被毁的废墟上重建,唯一的方式就是再次踏上跑道。于是经过几天的痛苦挣扎后,她终于还是站在了昨晚万米决赛的起跑线上。英国公众为她的这个决定欢呼,他们以为是自己在过去几天里以各种方式对拉德克里夫表示的支持起到了作用。事实上,在欢呼的人群中,没有几个知道与比自己少耗费了36公里体力的对手们竞争一万米锦标是何种意味。
这不是海德公园5公里跑,是奥运会的万米决赛。英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就站出来警告说,如果拉德克里夫在万米赛道上再次失手,她将不得不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舔抚此次在雅典留下的两个深重伤口。
但在拉德克里夫内心,她所想的是:如果她这次不参加万米角逐,她将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揣测当年如果参赛的话将会有何种表现,而她的后半生注定将会在对这个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的求索中郁郁寡欢。另外,现实地考虑,对于北京奥运会时就将35岁的拉德克里夫来说,雅典的一万米赛场也许是她争取奥运金牌的最后良机。
所以她终于还是在最后一刻宣布参加万米角逐。在昨晚的竞争中,她在前半程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半程刚过她就迅速淹没在一团黑旋风和两位中国女将的上冲阵营中。此时,拉德克里夫那标志性的一边跑一边点头的个性姿势也显得如此费力。在坚持了两圈之后,她终于放弃了努力。
这是如此狼狈的一次奥运经历,但拉德克里夫的实力不需要怀疑,否则她也不会得到长跑女皇的美名。她是今年万米最佳成绩创造者,并且超出排名第二的人将近半分钟之多。不过,命运总将拉德克里夫最大的心痛留给最大的舞台,悉尼奥运会的万米角逐中,她领跑了24圈,却在最后一圈被三人超过而最终只获得第四。
正是那一次的经历,让拉德克里夫说出了“没有人会记得第四名是谁”的名言。这一次的马拉松比赛中,她也是在发现无法超越身前的三人之后,当时仍身处第四的她便失去前进动力而放弃了比赛。在奥运会之外,拉德克里夫在1999和2001年的世锦赛上也只分别获得第2和第4,去年的大赛她更是因为受伤而无法参加。
除了马拉松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之外,拉德克里夫只接受了BBC专访,而两次她都泪流满面。在那之后的几天里,拉德克里夫想尽办法躲避公众的目光,而只将自己困于奥运村和训练场之内。她甚至一天两练,让她的教练也相当吃惊。但不管怎样,拉德克里夫坚持不离开雅典这一行为本身,其实就早已说明她参加万米大战的决心,尽管她是到了最后一刻才宣布参赛。
也许拉德克里夫那双1990年代曾经投保过50万英镑的双腿真的有些老了,但我们仍然能够确信,她昨晚走上万米起跑线和五天前走上马拉松起跑线是怀着同样的纯净目标——奥运会金牌。仅仅因为这一点,尽管拉德克里夫将带着永久的伤痛离开雅典,我们都应该毫无保留地给予她掌声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