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集团的划分源于十几年前。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中国夺金总数稳居老牌三强之后,于是开始计划逼向三甲,并将位列第四至十名左右的国家视为第二集团。在悉尼奥运会金牌榜上位列第三后,这一次在雅典休说德国被中国抛在身后,连俄罗斯要赶上来,都得费很大气力。
中国的金牌总数看来高于赛前的估计,只是领先的美国步子前松后紧,没有拉开差距。可是,问题依然值得探讨,原来的判断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偏差,尽管形势有利于我,总归是一个相当大的偏差,而偏差又总归会影响作战的运筹。走平路与走险路的心境到底不同,或许可以作为一些中国选手在强项上不堪压力、紧张失手的原因之一来反思。
第二集团的成分与结构确实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才会有人欢喜有人愁。中国在奥运会竞争中是不是可以升入第一集团,恐怕还是要让金牌榜来说话最为客观。不过,既然以“集团”定位,尽管金牌数量的预计难能精准,归类于哪一集团却是定性的问题,不能含糊。
当然,即使最终的数字宣布中国已经无可争议地甩开了第二集团中的所有追兵,低调参赛的姿态还是可取的,光说大话总不如用行动进取。(汪大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