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冷门弱势项目上的突破是本次中国代表团的一大收获,表现突出的有女子网球、女子摔跤、女子帆板、男子拳击、田径和游泳的个别小项等等。
这些项目的成功规律大致可归纳为相同的两点:选准突破口、铸造突破人。
仅仅两年时间,李婷和孙甜甜就从世界二流选手跃升为奥运金牌得主,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管中心从国际网坛相对薄弱的双打项目率先突破,找准了切入点,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田径赛场历来是欧美人的世袭领地,先天身体素质不占优势的亚洲人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只能首先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比如110米跨栏,不仅是速度和体能的比拼,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刘翔正是因为身体柔韧性和动作协调性极为出色,才能脱颖而出。曾辉煌一时的中国中长跑、竞走以及日本的马拉松项目都展现了亚洲选手的运动天赋。
游泳赛场也呈现了同样的特点。罗雪娟夺得100米蛙泳金牌,也得益于中国在蛙泳项目上的长期积累。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老蛙王穆祥雄就曾多次打破过蛙泳的世界纪录。蛙泳是四种泳姿中技术性最强的项目,日本的北岛康介就是凭借独特的蹬腿技术而连胜各路高手夺得两枚蛙泳金牌。
中国选手在举重等力量型项目中的小级别项目上有过很多作为。此次男子拳击的突破也是在小级别上。邹市明体重仅48公斤、身高1米62。这个小个子在拳台上闪展腾挪,极为灵巧。他快速移动、避开对手咄咄逼人的进攻后再寻机返功的技术风格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让运动员在最适合自己的项目中充分挖掘潜能是取得突破的另一个关键。
当年罗雪娟因为身体条件不佳而被浙江游泳队拒之门外的时候,谁能想到她会成为日后的世界蛙王?没有张亚东教练的因材施教,就没有罗雪娟的今天。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的古训放在竞技场上就是要强调教练员的主导作用。
王旭在从事摔跤前曾练习过一年的柔道,邹市明从小对中国武术非常痴迷,练过跳高的刘翔幻想过超越同乡朱建华。如果他们当年没有在许奎元、孙海平等教练们的慧眼下改变主攻方向,可能未必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但反过来说,他们过去的经验也没有浪费,甚至在某些方面具备了别人没有的优势。邹市明就自豪地说他的拳击打法糅合了中国武术的精粹。
认真探索冷门项目突破的普遍规律,很有价值和现实意义。(许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