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出征奥运的我国帆板新秀殷剑,比赛中与澳大利亚选手相互碰撞一下,对方叽里咕噜吼了几句英语,小殷听不懂,以为对方要找仲裁抗议,不由得慌了神,结果一分心那轮比赛掉到第九位。殷剑最终与金牌擦肩而过,不能不说与这意外有关。中国女曲与德国队最后互射点球前,看着中国队队长急切找翻译的样子,就知道她与裁判在语言沟通上出现困难。
国际大赛中,我们的体育健儿不懂外语而吃亏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我国运动员出国训练比赛的机会比以前多了许多。出去后如果因语言障碍不能很好地与外国同行交流,收获必然会打折扣。因而,我国运动员、教练员熟练掌握一两门外语非常有必要。
然而,指望所有国家的运动员都精通英语、法语或东道国语言,有些不现实。奥运会主办者事先就应考虑好如何为各国来宾沟通多搭桥。雅典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及许多硬件设施,总的看比较先进也很专业。但是在雅典最让人感到不方便的还是交流不畅。在这里,全球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的与会人士之间,相互交流少,联欢活动也大大少于前几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不知是否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新闻发布厅减去同声传译设备,新闻中心各语种翻译少得可怜,翻译质量也不高,印制的新闻公报大多只有英文和希腊文。奥运会本是各国各民族青年人的文化大聚会大交流,但缺少“桥梁”,让客人感到紧张的比赛之余缺了不少东西。
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很得人心。客人中众多欧美国家运动员不大了解东方文化,我们应想方设法去除彼此沟通障碍。举办运动会的场馆硬件设施可以巧构思、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但软件准备方面千万不要能省就省凑合着来。特别是应未雨绸缪、准备好大批人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各国朋友搭建更多更好的沟通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