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郭剑雅典8月23日电
今天,靠着姚明的出色发挥,中国男子篮球队终于实现了所有人都认为无法实现的进入奥运前八的梦想。但一俊难遮百丑,一个人的战斗还是让中国球迷揪心,让姚明难免尴尬。
第一场输给西班牙,西班牙中投命中率63%,中国男篮只有31%;第二场赢新西兰,姚明拿到39分,但中国队三分球仅11投1中,命中率为9%;第三场输给阿根廷,中国队三分球24投5中;第四场再输给意大利,中国队全场53投14中,输得极其痛快。
如果你是姚明,陷入内线联防之后将球传出,却看到队友或者跑不到位,或者空当不投,或者屡投不中,比分越差越远,你会不急?
所以第一场比赛之后姚明就对队友火冒三丈:“你们想什么呢?!”这呐喊招来无数讨论,其主题不是中国男篮差在哪儿,而是姚明该不该当众发火。
第一天姚明说:“我觉得自己被伤害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二天姚明说:“每一场球都能打成这样就好了。”
第三天姚明说:“我们该有所变化了!”
第四天姚明说:“我已经说得太多了,现在我没心思再说话了。”
在许多人眼里,姚明有多好,中国男篮就该有多好。但一直以来,男篮就是那个木桶,姚明就是一块最长的板子孤零零立在那里。决定中国篮球水平的不是他,是他周围那些人。比赛证明,姚明只是一个具备象征意义的符号,更多时候他打他的,中国男篮打中国男篮的,不用指望看到中国男篮“大伙儿并肩上”的那种众志成城。让更多人提高水平,才是中国男篮的决策者们该解决的问题。
靠姚明一个人,可能赢球,但绝非长久之计。姚明是一个核心,但核心的外面一定要有丰硕饱满的果肉,因为现在就连幼儿园的小孩都知道,包夹姚明就是取胜中国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