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18岁的北京小姑娘张楠夺得了北京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一枚奖牌。
很少在大赛期间给家里打电话的张楠,在参加了女子全能决赛的颁奖典礼之后马上就给北京的家人打了一个电话,父亲张正国说:“怎么也没想到她会打电话回来。”张楠对爸爸妈妈说:“我刚刚拿了一个全能的铜牌,其实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发挥得好一些的。”
身肩重任
为中国体操获首枚奖牌
这是本届奥运会北京选手获得的第一枚奖牌,也是中国体操队的第一枚奖牌,张楠的铜牌对于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中国体操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中国体操队在雅典奥运会上确实是出师不利,男团、女团和男子个人全能都接连出现重大失误。
女子团体比赛结束后,张楠低着头走出赛场,对着镜头,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能心里太紧张了吧。”
不过北京小丫终于在昨天凌晨证明了自己,在个人全能中的出色发挥让她夺得了这枚宝贵的铜牌。赛后,女队主教练陆善真很振奋地说:“张楠夺牌给我们全队带来了很大的鼓舞,提升了全队的士气。希望接下来我们的表现能越来越好。”
出身贫寒
全家住10多平米的平房
张楠的父亲张正国是个话不多又很实在的裁缝师傅。
1983年,张正国怀里揣着50多块钱从江苏到北京打工。张楠就在京西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平房中长大。现在,已经夺得了釜山亚运会的四枚金牌、去年体操世锦赛的个人全能铜牌的张楠和家人仍然住在这间小平房里。
这样贫寒的家境更加铸造了张楠坚忍的性格。“好玩的事情?这怎么会好玩呢?苦啊!”回忆起张楠一路走过来的体操之路,沉默的父亲忽然升高了语调这样说,“孩子真的挺不容易的,她特别能吃苦。”父亲总对张楠说:“我们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你要学会克服困难,学会忍耐和努力。”
初学体操
是父亲将她推下海绵垫
父亲说张楠能吃苦,绝不是信口吹嘘的。当年教练从幼儿园挑选的十几个孩子中,目前仍在坚持练体操的只剩下了两三个,而张楠更是一路向前,1996年进入北京体操队,2001年正式进入国家队。
5岁那年,石景山区业余体校的马文君教练从一群幼儿园的小姑娘中挑中了张楠,张楠回家后对父母说,一个阿姨让她跑了几圈,跳了几下,张楠就这样开始与体操结缘。但是第一次走进那个训练房的时候,张楠却怎么也不敢往海绵垫子上跳,最后,还是爸爸把她推下去的。
性格坚强
手掌骨折没敢告诉父母
父母对张楠倾注了很多心血,张楠7岁进入什刹海体校后,父亲每天都从石景山赶到什刹海去看望她,帮她洗洗衣服,照顾小张楠的起居,“其实她那个时候已经很懂事了,会抢着洗自己的衣服,回家还帮我们做家务。”之后进入北京队,张正国还是会一个星期去看女儿一两次,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张楠进入国家队之后。为了备战雅典奥运会,张楠已经两年没有回过家了。
今年二月,张楠在一次训练中手掌骨骨折了,伤口的疼痛和训练的压力让这个坚忍的小姑娘哭了一个晚上,但是她没敢告诉家里人。半个月后,到队里探望女儿的张正国才知道这件事,为了鼓励女儿重树信心,他每天骑车从石景山到崇文区的国家队给女儿送骨头汤和她喜欢吃的菜,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风雨无阻。
刚刚到雅典,张楠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父亲其实很想告诉女儿“拿个金牌回来”,但是,怕增加她的压力,张正国什么都没说。“在心理承受力方面她成熟了不少,我想她在后面的比赛中应该再放得开点,回来后再精雕细刻一下,在难度上再提高一些吧。”张正国这样说。
训练间隙
爱看冠军们的成长经历
每次出国比赛,张楠都会给爸爸妈妈带一些香水或者巧克力之类的礼物。“她呀,就跟别的18岁小女孩没什么两样。”父亲这样用两个词评价张楠的性格:沉稳、率真。其实,张楠跟同龄的北京女孩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她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间断的训练和比赛中度过的,她比同龄的女孩子心理承受力更强,也吃了更多的苦。
训练的间隙,张楠喜欢听听音乐看看书,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各个项目的世界冠军的一些自传或者成长的经历。昨天,在夺得铜牌之后,张楠对记者说,“我的家在北京,我非常希望能参加下一届奥运会。不过四年的时间,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信报记者刘静涛
张楠
出生日期:1986年4月30日
身高:1.48米
体重:38公斤
1994年在北京什刹海体校练体操
1996年进入北京市体操队
2001年进入国家队
主要成绩:
2000年法国马赛体操邀请赛平衡木亚军
2001年全国锦标赛平衡木冠军、九运会团体第三名
2002年中澳体操对抗赛团体、跳马、全能亚军、平衡木冠军、自由体操第三名,李宁杯国际体操挑战赛自由体操冠军、高低杠亚军,亚运会女团、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高低杠冠军,荣膺亚运会体操最佳运动员,世界杯总决赛自由体操亚军
2003年世锦赛女子个人全能第三名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个人全能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