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中国女子网球选手的幸运年、突破年、扬眉吐气年,从年初的澳网公开赛到正热火朝天进行着的奥运会,突破之举此起彼伏……
也许正因如此,19日当李婷/孙甜甜再挥球拍,击落强劲对手挺进奥运会女双四强,为中国网球在奥运会上又写下了最好、最新的纪录之时,业内人士显得很“麻木”,没有太多的兴奋,也没有太多的惊喜,因为人们预感到还会有刺激强度更大的突破之声。
预感之一来自于中国女网姑娘们此前在国际职业赛事中的付出和积淀。
从2002年中国网球兵败亚运会后,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下定决心走职业化道路,并确立了“以女子为重点,以女子双打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以真正介入职业网球圈去争分抢分,找到中国网球在世界排名中应有的地位。
一年多来,在近乎“残酷”的职业网球圈里,中国女网经历了从5万美元的比赛人家都“不带你玩”的被压迫阶层,到17万美元的比赛已能成为种子的飞跃!
这期间,从以往一年最多打十几个国际比赛,一气增加到了要打三十多个职业赛。为此,女网姑娘们学会了在比赛间隙中进行体能储备,如在飞机、汽车上学会睡觉和倒时差;学会以赛带练,并在比赛中及时发现问题,在比赛间隔中抽空进行针对性训练;学会在不同的国家适应不同的餐饮习惯,并能足吃足喝并保证营养;学会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保护身体,保证比赛;在周而复始的训练、比赛、吃饭、睡觉的枯燥生活中,学会忍受单调和寂寞……
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要经得起失败与成功的反复磨砺;在心理上要顶得住高手们来势汹涌的压力;在比赛中还要能承受得起异国他乡观众别样的喝彩;在极度的疲劳和伤痛中要能咬牙坚持到底……
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而是长期的,持续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一切是苦是甜,只有女网的姑娘们才能知道。
预感之二来自于奥运会前,中国女子网球队屯兵青岛,充分享用一次举国体制的“快餐”。
一是科研“快餐”———由科研人员提供的“世界优秀双打选手的技战术分析”报告,该项研究集法网、温网优秀的打法于一身,让姑娘们吃透高手们“高”在何处,并找出对策。打仗制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知己知彼。
二是实战“快餐”———青岛的地理纬度以及气压、气温、湿度与雅典相接近,训练场地的挡墙颜色也是按雅典比赛场来设计的。在此环境中,网球管理中心调来了3名男陪练和1名女陪练,让4名奥运选手分别进行“一打二”、“底线拉锯”、“接发球”、“战左手”等,以实战为目标的强化训练。
三是心理“快餐”———青岛备战,中国女网专门从西南师范大学请来了心理专家付明秋,对4名奥运选手及教练员进行心理辅导,包括问诊、咨询、上课、对症谈心、心理诱导、赛前赛后注意事项等等。
预感之三来自中国双打选手的长期磨合,以至于默契程度远优于只注重单打的其他外国选手。就像李婷/孙甜甜击败美国名将大威/鲁宾一样,如果把李婷和孙甜甜拆开与大威或鲁宾“单挑”,结果就两样了。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女网如此精心备战奥运会,怎能不再传捷报? (中体在线 张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