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女足的年龄结构确实为北京奥运会有所准备,这个我不否认,她们场上的一些幼稚表现也容易被原谅。但是这个借口真的能掩盖一切问题吗?而且,球队的主教练也需要提前四年进行培养吗?
我们制定了可笑的锻炼新人的选拔标准,然后就要吞咽一个可怕的恶果。现在回顾中国女足在雅典的溃败,虽然有我们总体水平滑坡的因素,但溃败到如此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地步,教练的临场指挥之稚嫩还是难辞其咎的。
单纯作为一个年轻教练而言,我对张海涛还是非常欣赏的,也看好他的前途。有文化,有专业知识,还有好的品性。如果他不是经历了一次为外界诟病的竞选意外入主国家女足帅位,而是在基层经受几年磨练和实践,或许真的会成为中国足坛新一代有所建树的儒帅。不过在一次0比8的沉重打击后,相信年轻的张海涛和年轻的弟子们一样,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修补伤口,而且他也很难再取得外界的信任。这就是拔苗助长的又一例悲剧。
在整个世界足球界,奉献出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来培养年轻人的先例,确实是很难找得到。如果真的认为一切足球人才都需要遵照小平嘱托从娃娃抓起,那么我们要抓的显然不止一个张海涛,足协的官员也应该选拔30出头、能力不错的年轻人,而且这自然比培养教练的意义重大得多。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玩笑,我们的决策层实在是比年轻的张海涛还要幼稚。
中国女足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某一拨球员出现了断层,也不是牺牲某一届奥运会,做出一个韬光养晦的姿态就可以重新铿锵起来的。如果不从联赛和管理的根本抓起,到了2008年我们注定会输得连遮羞布都找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