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8月19日体育专电(罗勇安林峥嵘)
11岁练举重,25岁“高龄”入选国家队,几番沉浮,愈挫愈勇,从全运会到亚锦赛,从世锦赛到奥运会,福建顺昌籍小伙张国政把69公斤级举重金牌横扫入囊,实现“大满贯”。
抓举三次,挺举三次,比赛结束。在这看似简单的举重比赛中,蕴藏着力的较量和智慧的角逐,块块金牌背后是汗水和泪水共同铸就的人生传奇。
“逃”不掉的举重人生
小时候,张国政淘气好动,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为了管住弟弟,哥哥张国权把弟弟硬拽进了举重场。
顺昌建西小学的体育老师、举重出身的赖枝成是张国权从小到大的同学和好朋友。第一次把50公斤重的杠铃压在肩上,读小学四年级的小国政轻松站起来,而且动作不变形,赖枝成高兴地说:“这个重量连初中生都不一定能举起来,你弟弟是块举重好料子,我收下了。”1985年3月,张国政在哥哥指引下开始了举重人生的第一篇章。
从此,每天早晨5点,父亲张家梅叫醒儿子一起晨练,跑步、蛙跳、倒立行走、单杠、双杠……地处半山腰的学校的120多级台阶,每天都准时迎来两父子训练的脚步声。
一个半月后,1985年5月1日,在建阳地区少儿举重32公斤级比赛中,小国政在十几个选手中拿了第二名,初试身手成绩不错。
但枯燥的举重训练对那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没多久,队里二十几个孩子逃得就剩下六七个了。小国政在大他7岁哥哥的坚持下,委屈地留了下来。为了避开单调的训练,张国政有一次找到赖老师,骗说自己生病了,早早回到家后,又骗哥哥说,老师出差了,这几天不练,快活地过了几天日子。没几天,赖老师觉得有点不对劲,因为上体育课时张国政生龙活虎,但一放学时就耷拉着头,像生病的样子。
结果,赖枝成去问张国权:“你弟弟怎么生病这么久?”
“没生病啊?你倒是去哪里出差了这么长的时间?”
谎言就这样现了形。
“你小子还敢骗人!”哥哥的皮带像冰雹一样落在小国政的身上,每落一处,就是一道紫红的血印。
“这几天缺了多少课,今天晚上都给我补回来。”按着哥哥的要求,小国政把板车轮胎当作杠铃举过头顶,爸爸在一旁监督,妈妈知道老大是为了弟弟成材,流着泪为小儿子说情。
半个多小时后,小国政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抖起来,地上是一滩汗。哥哥终于说话了:“以后做事情不要虎头蛇尾,不练可以,但绝不能骗人。去吃饭吧。”
哥哥的惩戒让张国政变得踏实了,他又回到了那块4米见方的举重场地。
父亲兄长的铁面柔情
打弟弟那年,哥哥18岁,读高三。事后,哥哥后悔对弟弟下手太重,一个人在后院哭了很久。由于举重训练需要很多营养,哥哥自1987年参加工作后,每个月都省吃俭用,寄钱给弟弟买补品,一直到1993年张国政有了工资。
为了监督儿子训练,爸爸常常摸到学校,给对训练完的小国政压关节、踩背、做按摩。看到小国政经常被“折腾”得大汗淋漓、疼得直叫,学校老师还对老张说:“你这个当爹的,怎么这么狠?”老张说,自己的心里也不好受,可为了孩子的前途,只有这么“狠心”了。当时全家7口人,仅靠老张每月30多元的工资勉强维持生活,为了多挣一些钱给国政买营养品,老张业余时间当过木工、水泥工、铁匠,修过手表、电风扇,杀过猪、卖过肉,还学会了画画、雕刻。家里还养了30多只鸡,几乎都留给国政吃。父母兄长无私的爱是张国政在举重路上的最坚强的后盾。
几番“沉浮”大器晚成
1987年9月,张国政进入建阳地区少体校,师从薛行弼教练。1988年7月,张国政参加全国少儿举重分龄赛40公斤级比赛,获得抓举、挺举、总成绩和身体素质四项第一,被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彭可光教授相中。1988年9月,14岁的张国政独自一人进京学艺。
在彭教练精心指导下,张国政进步神速,目标直指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金牌。
然而就在赛前一个月,意外发生了。张国政在训练中拉伤了右臂,连20公斤都举不起来。随后的一个月,张国政天天和针头打交道,二十多针封闭加上各种药品,转眼间,肩膀被扎成了马蜂窝。
祸不单行,赛前一个星期,他在加杠铃片时砸伤了手,整个指甲脱落,血如泉涌,左手的虎口也在一次不留意中被刀扎伤。
张国政带着不利落的手臂上了七运会的举重台,结果可想而知,而最后冠军的成绩比他平时的训练成绩还低十几公斤。
痛苦、悲伤、失落,万千滋味一齐涌来,张国政好不伤心。而此后几年,因为成绩不尽如人意,张国政更专心于学业了。
为女友拼进国家队
1998年,张国政大学毕业后曾想改行教健美操,后分配到云南省当省队教练。天天和意气风发的举重少年在一起,让他重新燃起了一股斗志,不甘放弃的张国政重新拾起了杠铃。而由于他当时正和远在北京的女友热恋,所以更想拼进国家队,重回北京。
天道酬勤,1998年底全国举重比赛在长沙举行,张国政终于获得自己举重生涯的首个全国成年赛冠军。1999年1月,张国政如愿入选国家队,那年,他25岁,在当时,这已是一个退役的年龄。刚进国家队,时任总教练的杨汉雄指着一排训练台说,你就挨排练过去,哪个教练看上你,你就跟谁练。但直到他练了一个来回也没被选中。面对众位队友,张国政并不被看好。
所幸,最终蔡炎书教练招其入门。但一纸“腰椎骨裂、卧床三月”的诊断书又严重地挫伤了张国政的感情,他自言自语:难道要离开国家队?
在床上躺到第3天,张国政爬下床一步步挪到训练场,把教练都吓了一跳。但无论大家怎么劝,他都不肯回去,继续开始了训练。一个月下来,张国政边练边调,洒满汗水的训练场默默记录下了这个闽北铮铮铁汉所付出的一切。直到现在,张国政的腰在训练中还经常会移位,每到这时,队医们会熟练地连拉带拽,“嘎巴”一声把张国政的伤复位。
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张国政的成绩猛长了20多公斤,入选奥运会团。对一个26岁的“高龄”运动员来说,这是很难达到的成绩。
悉尼赛场上,挺举第三把时,张国政把190公斤的杠铃举过了头顶,但没能坚持住,杠铃从身后落下,最终他屈居第四名。
比赛后,张国政失魂落魄地穿着训练服和举重鞋在奥运村里四处游荡,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流泪,他不甘心啊!愈挫愈勇,方显鸿鹄之志。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2002年亚运会、世界举重锦标赛,2003年亚洲举重锦标赛、世界举重锦标赛,张国政囊括了69公斤级全部的金牌,并以197·5公斤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张国政唯一缺少的就是一枚奥运会金牌,他开始了新的冲击。
场上有霸气场下重情义
气壮山河一声吼,大步流星台上走;屏气收腰抓杠起,一举成功震五洲。
见证了张国政的首枚奥运会金牌后,启蒙教练薛行弼激动地说:“国政在场上有股舍我其谁的霸气,斗志特别顽强,是个‘人来疯’,特别是有亲人观战时,成绩更是出奇的好。”
但走下赛场,张国政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开朗热情,待人诚恳,好交朋友。人缘的口碑在举重圈里,国政的人缘口碑特好。
知道儿时的教练喜欢集邮,每到世界各地比赛,张国政都留心收集当地邮品寄给教练。2000年,薛行弼私事进京,没有告诉备战奥运的张国政,谁料在火车站口,张国政早已候在那里,老薛感慨万千。
南平少体校校长杜昌辉提起张国政便啧啧称好。十几年前,他曾担任过张国政一年的文化课老师,每到春节端午,他都能收到张国政发来的短信祝福,就连没教过张国政的少体校副校长张争鸣也不例外。他们感慨地说,从少体校走出成百上千选手,数张国政成就最高,还最没架子。
2000年奥运会后,张国政载誉回到闽北,杜昌辉从外地赶回南平,张国政一见老师忙去拎包,杜昌辉连连推辞,张国政很诚恳地说:“你是老师,我是学生,这是应该的。”
启蒙教练赖枝成叫张国政“铁树”,铁树千年一开花,与张国政的大器晚成极其相似。教练薛行弼叫张国政“张果老”,因为他乐观向上,永不言败。
从1985年到2004年,张国政,这个从闽北大山走出的铁汉经过近20年的风雨磨砺,终于逐步登上了世界举坛的最高领奖台。
面对鲜花、掌声、还有祝福,奥运冠军张国政的父亲张家梅满脸期待和喜悦地说:“奥运会后,儿子和媳妇就要回家办婚礼了,到时请大家好好喝喜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