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金牌至上,世界排名第五的谭雪在半决赛中杀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亚格布森,但是在决赛中最终负于同样来自美国,世界排名第四的小将扎古尼斯。扎古尼斯今年仅仅19岁,谭雪与之一拼完全有成功的可能,可惜谭雪开始有一点保守,被人家一逼,主动权落到人家手中,而佩剑规则又是对“主动进攻”最有利的。
没有必要对谭雪说三道四,不过我总有一点遗憾,她在冲击世界第一亚格布森时候的那种全无淑女模样的“恶搏”更叫人感动。
于是想起了时下非常流行的“平常心”。我是非常欣赏在赛场上有平常心的选手的。平常心是从佛教来的,被吴清源先生引入围棋,他的第一个学生林海锋出战平生的第一个大头衔的时候,久攻不下,吴先生就以一个佛教故事和“平常心”三字相赠。林海锋赢了坂田荣男,获得了名人的头衔。吴清源针对他的状态,开出了一帖好药方。
不过,这帖药方对于23岁的林海锋有效,并不是对任何人有效。何况吴清源是世界围棋罕见的高境界者,只有这样棋圣式的人物,指导万事具备独缺心态的林海锋,平常心才有效得很。“平常心”一定不能到处乱用,就像野山人参那样的大补药,也不是人人可以服用的。时下,中国代表团新人颇多,面临着世界超一流赛事,在技术上还和人家有一段距离。如果也要“平常心”起来,岂不要坏事?“是药三分毒”。对于他们“人生能有几回搏”或者象棋棋王胡荣华的“恶搏”精神,或许更有效。当年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连克11名日本棋手,用的就是“搏”。即使与对方水平相当,老聂取胜的概率也仅有0.000488,然而聂卫平胜利了。在棋场上,多次看到他汗水湿透衬衣。后来知道每局棋他心跳都在200!下棋尚且如此,聂卫平尚且如此!
“平常心”一说,固然可以让人平静下来,但是“胜固可喜,败亦欣然”的哲学,本来就是局外人说的。赛场上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只有承认压力战胜压力的人,才可能成为王者。心理学上早有论断,压力才能出成绩。而且美国有一项统计,凡为世界冠军,本人和家族中,总有极端“好胜”者。
我想,场上一个“搏”字,更能体现吾国吾民的改革开放的气质。剑手,你就大喊一声,扬眉剑出鞘!(记者胡廷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