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滨的三次重大失误,直接导致中国队无缘雅典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金牌,年轻的滕海滨赛后成为“众矢之的”。
为什么在如此重大的比赛中放手使用滕海滨?老将黄旭给出的答案是“把机会留给更多年轻选手,为二00八年北京奥运会多做准备吧。”
难道中国队雅典无缘男团冠军就是为北京奥运付出的代价?黄旭的回答似乎有些欠妥。权威人士分析认为,中国队使用滕海滨主要基于以下两原因。一来,滕海滨动作难度系数高,决赛使用他有冲击一博的缘故;再者,为保李小鹏单项金牌节约体力,不得不将滕海滨推上一线。
其实,滕海滨并不是中国队失利的“替罪羊”,中国队最终名列第五无缘三甲有其深层次原因。
中国队是悉尼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金牌获得者,此番征战雅典卫冕冠军头衔,外界对其期望值很高。赛前,中国队自己也把男团金牌看得相当重,全队自抵达雅典之后,就对媒体采取全面封闭措施,重视程度之高可见一斑。重压之下的中国队心态严重失衡,预赛时首项即出现当日最低分已给队伍敲响警钟。可是中国队对此似乎“视而不见”,小将滕海滨赛后直言自己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有些紧张”,说明中国队内赛前“减压”工作还没有做到家。
日本队调整奥运会选拔制度是中国队失利的另一原因。据悉,为了夺取奥运会冠军,日本队在选拔参赛运动员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不再教条地单取各项目前六名,转而学习中、美等强队的综合测评选拔方式,为日本队东山再起提供了先决条件。日本队能够在二十八年后再度登上体操男团冠军奖台,还要归功于新的奥运会选拔制度。
中国队自身压力加大,日本等队实力增强,内外因里应外合,卫冕男团金牌失败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