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正坐在桌子前看东西,一个在网站作奥运会的mm用QQ过来一条消息,中国代表团夺首金了,是杜丽。说实话,那一刻我大脑有那么半秒钟的停顿,有点没能反应过来,一方面是来得那么快,虽然说我们都知道奥运会已经开始了,但在比赛结束之前还没有真切的体会到它的存在。况且我一直不认为射击能够拿到首枚金牌,所以当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意外是可想而知的。
在杜丽拿到这块金牌之前,听说过她的名字的人可能不会太多。但是现在杜丽已经成为了英雄,而参赛的另外一名中国运动员赵颖慧可能已经不会被人们怎么提起了。当大家都把注意力的焦点指向本届奥运会产生的首枚金牌之时,作为名气更大,上届就参加过奥运会的赵颖慧来说,其身上的压力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那天央视的节目中,张斌说许海峰以及他的一些射击队队员们由于第一天要参加比赛因此都不会参加开幕式。从这个层面上说,开幕式是与他们无缘的。
之前,人们对于夺取第一块金牌的重任,注意力都放在了赵颖慧的身上。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把女子十米气步枪这个项目放在奥运会金牌产生的第一个项目,对赵颖慧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悲哀,我们都知道射击这个项目本来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对临场的发挥依赖性特别强。即使外国人不像我们这样关注(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第一块金牌还是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但由于是首枚金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更是大大增加。
现在人们都在说22岁的杜丽怎样怎样,但是别忘了,第二次参加奥运的赵颖慧也才23岁。我们并没有要否认杜丽的成功,因为射击项目的许多队员其实力本来就很接近,之间的差距很可能就在临场的那一刻。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正是由于赵颖慧把大部分的压力都承担了下来,才使得压力要小的杜丽能够相对轻松的投入到比赛中,从而成功登顶。这样想我觉得并不过分,而且这可能也是老运动员在享有比赛经验丰富这一优势的同时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比赛刚刚结束,网站上就有一篇报道,其标题大意是说在赵颖慧错过金牌之后,赵的父亲说其实当初就不同意女儿练射击。不过我想完全不必这样,中国射击队的元老王义夫参加了6届奥运会,从84年到92年,用了8年拿到了第一枚金牌;从巴塞罗那到雅典,又用了12年才赢得第二块奥运金牌。赵颖慧才23岁,放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一个正当青春的年轻女孩。她是如此的年轻!如果她继续打下去,或许四年后我们会看到一个更为成熟的赵颖慧。
那天新闻里说与四年前不同的是,当时赵颖慧因为初次参加大赛,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当时没能进入决赛的她在失利之后不声不响的离开了赛场,而今天与四年前不同的是,赵颖慧已经可以在失利之后,微笑着面对记者的镜头。那天我看到赵颖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镜头前的赵颖慧是那么的美丽。我相信,此时镜头前的赵颖慧其心境一定是坦然地。虽然人们大多都是以成败来论英雄。但是有时,失败的残缺也是另一种美丽。毕竟,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之一不是“重在参与”吗?只要努力过,每一个人都可以没有遗憾的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