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规模开展篮球运动有50多年历史。前辈们根据中国人身高体重不足、灵活有余的特点,摸索出移动快速、中远投准确、战术灵活的特点风格,对付欧美列强身高力大。以已之长,制夷之短,是中国古代兵法取胜之道。50年代初,中国篮球刚开始普及,毫无基础可言。当时参加国际比赛机会少而又少,谈不上经验。前锋1米85以上的身高,就算是“大个子”了。但准确的外线投篮、快速灵活的战术配合,往往可以致强敌于死地。前苏联、匈牙利、波兰等男篮来访,与黑龙江队、北京队、解放军队等都打得难解难分,中国队员个个都是“满场飞、张手有”。
姚明等“三大中锋”出现之前的中国队,前锋身高接近2米,如孙军的1米97,胡卫东、郑武的1米98等。虽然身材条件有了很大改观,仍然保持了快、准、灵的传统。在国际大赛上有所突破,获得过世界男篮锦标赛的前八、奥运会的第八名。参加亚洲比赛后一览众山小,称霸十数年。一度以只有2米02的王立彬提纲主打中锋,仍可雄居榜首。再次证明“快、准、灵”适合中国篮球。
NBA西风东渐,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使中国青少年身体条件可与欧美比拚。此时“三大中锋”出现,让国人眼睛一亮:中国“简单篮球”的时代到来了,可以在篮下一锤定音了!这一认识的偏差,直接导致选材、训练上的矫枉过正,近几代球员大多成的“技术粗糙型”,总想以蛮力取且。一年多前的世界男篮锦标赛惨败已警告我们:,中国队还没到打“简单篮球”的时候。外线“准”不起来,后卫“灵”不起来,以已之短,迎敌之长,绝无胜算。
“快、准、灵”风格的形成,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双倍于对手的刻苦训练,教练员、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战术素养。“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中国男篮有世界水平的内线,前锋、后卫,身材都是今非昔比,找准方向,迈上台阶,并非难事。
风格是球队的灵魂,没有风格的球队面对强敌只能是一盘散沙。风格需要汲取他人之长,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是邯郸学步。中国男篮年龄较轻,正在成长之中,背负国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希望,亟需通过刻苦训练,秉承传统,身高不逊对手,更应有“快、准、灵”制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