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地度过了大半生,一名叫杨定富的木匠在雅典奥运前夕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因为,他有一个有望夺得奥运会跳水冠军的儿子———杨景辉。当记者与他联系时,他正忙着收拾行囊,中央电视台邀请他作嘉宾,他次日就要飞往北京。“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今天,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在北京时间昨天凌晨,杨景辉和田亮夺得奥运会跳水比赛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后,身在北京的杨定富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杨景辉的父母在整理他的奖状、奖牌
家有六兄妹 蜗居解困房
杨景辉的父母住在海珠区赤岗聚德小区,记者日前来到他家楼下时,杨定富已在此等候,他摸着花白头发略带歉意地对记者说:“我家住的是解困房,没电梯,辛苦你们爬上8层了。”
杨家很简陋,房子只有60多平方米,却住着六七口人,不过,杨定富已经非常满足了,寄人篱下了大半辈子,几年前他终于通过摇珠以5万多元的价钱买下这套解困房,尽管他与老伴所住的房间还是在大厅中加建的板间房,但他提醒记者:“我以前曾带着杨景辉住在中学里狭窄闷热的宿舍里,现在的环境已经很好了。”
狭小的杨家在奥运会开赛前突然“热闹”起来,因为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一家媒体的记者。“有记者问我为什么不把儿子得过的奖牌和奖状挂在家里,我说因为地方太小了。”杨定富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他最希望的,是儿子的夺金能够改善家庭的居住环境,“如果可以住得更宽敞,我就把所有的奖牌都挂在大厅里。”
随父亲漂泊 跳水不怕冷
杨景辉1983年生,今年才21岁,但他的父母均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当记者问起杨景辉有多少个兄弟姐妹时,杨定富笑了,他用手势给出了答案:“6个。”原来,杨景辉有1个哥哥和4个姐姐。
生于白云区帽峰山脚下的杨定富在杨景辉5岁时就开始到市区打工,家里6个孩子,他只带上最小的杨景辉,因为他希望儿子能在城里的学校受教育。杨景辉7岁那年在大新小学读一年级,因为活泼好动,他很快被老师看中,并到体操班学习,但仅学了3个月,当时广州市跳水队的王友江教练就来“挖”人了,杨景辉觉得跳水很新鲜,当然也不抗拒,反而是杨定富看了一次儿子练习后,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那是个大冬天,我看着他‘嗖’的一声跳进冷水池,然后浑身冻得发紫地爬上岸,‘王……王……王’了半天也喊不出一句完整的‘王教练’。”杨定富当时立刻把儿子拉到一旁,关切地问他:“咱们不练啦,回家好不好?”谁知小杨景辉倔强地摇着头:“不,我喜欢跳水,我不怕冷!”
就这样,杨景辉咬着牙坚持下来,最终进入广东省队后被悉心栽培而崭露头角,而杨定富为了生计也不停地变换工作单位和职业,他当过几间中学的木匠,直到学校的木桌、木椅都被铁桌铁椅代替,他又改行当了“厨房佬”,还当了水电维修工,现在接近退休了,学校给他安排的职位是坐在阳台上防止调皮的学生把汽水瓶扔到楼下。靠着每个月微薄的薪水,杨定富艰难地支撑着一家8口的生计,而他坚毅的个性也潜移默化了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小儿子。从广东队到中国队,杨景辉的冠军之路曲折而崎岖,但他终于走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生于帽峰山 成村民偶像
说到儿子的出生,一直坐在丈夫身旁的杨景辉的母亲陈月湖禁不住捂着嘴笑了。在住在帽峰山的时候,杨氏夫妇一直以耕种6亩土地维持生计,大儿子出生后,他们又生下了4个女儿,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也安分融洽。“就是因为村民的一句话,我们就决定生下杨景辉。”原来,一名村民无意中说了一句“陈月湖只有一个儿子,抬猪也没人帮忙。”这句话被好胜的陈月湖听到了,于是,她在1983年产下了杨景辉,而这个小儿子跟年龄最小的姐姐也相差8岁,跟哥哥相差18岁之多。
自从进了中国跳水队,杨景辉每年才回广州一趟,而窄小的家就更显得拥挤,于是,他更多地只是回来与父母吃顿饭。每年的这个时间都是陈月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她终于盼回了牵肠挂肚的小儿子。她有时也带着儿子回到帽峰山去小住,现在,她的儿子不仅可以扛起一头猪,还成为全村人的骄傲,当年笑话陈月湖的村民每次见到杨景辉都感到不好意思。
现在,陈月湖最想的是亲眼见到儿子,“他回来看我就好,无论取得什么成绩,他永远是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