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在张海涛接手的短短8个月里就能给人一种面目全非的陌生感觉,归结一下直接原因,不难发现,正是张海涛那个看似标新立异、实则不伦不类的433战术,一点点蚕食了中国女足的传统特色,直至将铿锵玫瑰彻底玩死的。
自从今年年初上任以来,张海涛一共带领新女足打了大概十四五场国际A级比赛,在这些比赛中,张海涛无一例外地使用了433战术。从在深圳四国赛上对加拿大女足的第一次亮相,到在雅典奥运会上对墨西哥队的最后一次亮相,中国女足的场上表现始终都是同样程度的“混乱不堪”。
这种混乱不堪首先表现在防守秩序上。张海涛在主力阵容中选择了三名身体条件极其一般的队员构建成中场线,这三名队员的防守能力本不是很强,于是张海涛特意安排了“让三名前锋回撤至中场协助防守”这一后备手。由于三名前锋受体能所限在回撤到位率上难以保证、在回撤时机上又总是滞后半拍,所以中国队的中场控制权便一直旁落于他人之手。第一道防线的形同虚设给后卫线增添了巨大的压力。但如果后卫线上的4名队员能安于防守本职的话,也许最后一道防线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固若金汤,可是张海涛却不这样授命,两名边后卫身上被施加了繁重的助攻任务。左边后卫任立萍与右边后卫王丽平(或晋晓梅),几乎每场比赛都得长途跋涉攻入到前场近十五次左右,这种助攻在防守心理的制约下始终收效甚微,但是无形中却严重削损了防守体系的整体能量。对德国队一役这种情形尤其显著,德国队的8粒进球有7个都是从中国队的两边制造出来的。
如果防守混乱能在“此消彼长”的规律作用下,换来进攻方面的无往而不利,那么这种牺牲也可以算是值得的,后面丢8个球的时候如果前场能进9个,还是一样可以赢球。但恰恰相反的是,中国女足的进攻也同样被433外衣搅扰得混乱不堪,3名前锋在前场各自为战、3名中场在进攻平台上思路不统一、有助攻任务的2个边后卫也都各行其事。由于在协同作战方面的统一性太差,中国女足只能用孤军奋战的形式来向对手的大门发动一次次攻击,“整体性差至极点”的一个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在对墨西哥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在高达15次的角球进攻中居然没能制造出一次有威胁的攻门,足见队员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性能是多么的不足。
433阵型对中前场队员的体能和技术都提出了至高无上的要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荷兰队等屈指可数的几只真正的特级强队敢尝试这种战术。张海涛在选材时未能挑出真正的技术细腻型球员充实到队伍中来,在训练中又未能把体能强化工作足额完成,在这种情形下强行灌输433理念只能单方面收获其“自伤特性”。事实上,中国女足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以首尾平衡的442战术包打天下,张海涛一上来就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就在继承传统一事上犯了“未能去伪存真”的错误。纵然,阵型与战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以往优良的传统足以证明中国女足最适合的方向在442上,这不是形而上学,而是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