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苏向淄博报道 已经内退的杜妈妈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女儿是她最大的骄傲了。这两天家里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杜妈妈忙碌而亲切地招呼着,脸上带着幸福而疲惫的红晕,14日这天,各地的记者已经把她狭小而整洁的家完全占领了,甚至厨房和洗手间都成了记者争夺的“要地”。
杜妈妈不停在人缝里穿行,为大家倒水,时不时还要被电视台的记者拉过去排练。趁她在厨房的一个空当,记者与她攀谈起来,她有点疲惫的脸上藏不住的是满足和幸福。“杜丽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什么事也不用大人操心,她的性格略有点男孩子气,小时候就喜欢和男孩子玩,后来我发现那些比她大一些的男孩子居然都很听她的话,她是他们的头儿。”
杜丽去雅典前给妈妈打来电话,她这个当妈的也不敢多说什么,就一直说:“外边特别乱,你一定小心呆着,别到处乱走。”反复说了几遍,女儿在电话那头笑了。旁边有人也吃吃地笑,她问是谁,女儿回答是教练。杜丽拿到了金牌,妈妈哭了,世上任何一位妈妈恐怕这时候都会哭,但这时候的眼泪是最幸福的。杜妈妈在记者的包围圈中,脸上挂着泪,幸福地哭一会,笑一会。嘴里还嘟囔:“有一次,她还不想再练了呢,最后还是自己先受不了,又去练了。”
不仅是杜家,作为杜丽启蒙教练的周士兵也是激动得不能自已。比赛开始前,他捂着自己的胸口,“有点发闷。”他说。13岁那年,杜丽经过严格的选拔开始练习射击,周士兵是她射击生涯的启蒙者。“那时候,杜丽心理素质出众的的特点已经开始显现了。”最初在射击队训练时,因为条件所限,不是所有的队员都能用气步枪训练,杜丽用的就是别人用来打鸟的一枝枪,当地话叫“鸟枪”,但是,杜丽用这支“鸟枪”训练,照样一丝不苟,从来不会多说什么,多想什么,水平提高很快。
从小用“鸟枪”训练出来的她如今拿到了奥运会金牌,而且是首日首金,教练直言像在做梦,“我虽然很看好他,但是射击比赛太难说了,谁也不敢打包票。”结果公布的一瞬,周士兵激动得快要落泪,有好长时间一直在念叨“真是像做梦一样。”幸福得都有点恍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