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到2004,从洛杉矶到雅典,从许海峰到杜丽。光阴似箭,一晃二十年。
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会的轮回,六朝元老王义夫是这一辉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同样是首枚金牌,同样是诞生在射击这个中国“掘金”队。
“新摇滚教父”汪峰曾经唱过:“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确实,子弹是幸福的,尤其是对于力挽狂澜的强者来说。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杜丽和王义夫分别用灿烂的微笑和激动的泪水做出了幸福的阐释。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射击比赛尤其。没有选手之间正面的交锋,在不到半个小时的决赛里,记分牌上小数点后数字的风云变幻伴随着枪声。十颗子弹,每一次扣动扳机都牵引着亿万人的神经。观众如我者尚且如此,射击队员的心理承受压力可见一斑。
刚刚入选国家队的山东丫头杜丽就像悬念剧中的一号主角,最后时刻奋起直追逆转局势,超过了一直领先的俄罗斯选手,摘走了女子10米气步枪的桂冠。枪靶面前,天上人间,有人欢喜有人忧。赛前“首金”的热门选手赵颖慧名列第四,再次收到了遗憾这个让人难堪的奥运礼物,只能下次“四年等一回”了。或许包揽金银是更好的结果。
幸福是相同的,通往幸福的道路却各不相同。“零的突破”的代言人许海峰书写中国体育历史的时候,今年44岁的王义夫就是同一个项目的第三名。从此后他就与中国奥运射击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城的失意、巴塞罗那的辉煌……他就是中国体育在奥运历程的缩影。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带病参赛,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才晕倒在射击馆。这成为经典的一幕,深深的留在人们的脑际。拿下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正是他二十年锲而不舍的必然。
第一金是我们的,第二金也是我们的。中国体育军团在雅典劈金斩银的旅途,就从两颗幸福的子弹开始。
来源:《体坛周报》 狂犬吠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