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场0比8的惨败之后,很多人一定会把女足和男足联系到一起,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过去有些人在女足成绩好的时候喜欢把男足和女足比较一样。其实,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比较。比如:男足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竞争对手?对手又是什么样的体制?女足的优势有多少是靠专业化对纯业余体制的优势而获得的?这些问题不说清楚,盲目地比较男女足的成绩差别,除了发泄一下对男足的不满之外,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似乎是为了让这样的错误思维彻底“短路”,女足在谁都想不到的情况下惊世骇俗地输了个0比8。这下子我倒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人再自以为是地把女足和男足比较了。今日之败,如上言论者何尝没有责任啊?!
早在1999年女足获得世界杯亚军的辉煌时期,笔者就曾经呼吁并提醒过球迷和中国足球的主管部门:我们的优势很快就会丧失殆尽,因为我们的女足群众基础和真正的女足发达国家相比简直就可以算是没有,而不是薄弱。1999年美国足协出版的1998年年鉴里,有一组令我惊讶的统计数字:到1998年底为止,美国全国常年参加足球运动的小学中学女生达到800万,这是指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足球活动的人数;而其中的骨干分子(每周6小时以上足球训练和比赛的)达到380万,遍布美国各地的学校。足球运动已经成为美国校园里的第三大女子团队项目。所以,美国女足可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补充,其选材面令人惊叹。
而当时中国的女足注册球员有多少呢?据足协官员介绍,全国真正经常踢球的女孩子不超过20000人,而能够接受专业训练的注册球员只有2000人。所以,我们的队员来源和美国比,只有以一当万。
女足运动在1999年美国世界杯后曾经一度想走职业化道路。这对世界女足运动的整体发展影响很大。中国足协几乎在同时也开始了把女足推向市场搞职业化的变革,但是笔者早在当时就警告:女足不能完全推给市场,不能忘记我们的优势是靠专业体制获得的,扔给市场的同时,可能把体制优势也扔了。但是,个人的声音是微小的,没有什么人会在意一个局外人的意见。直到今天我还坚持认为,女子足球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职业化的本钱,因为女足比赛还不够好看不够激烈,没有市场推广价值,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当然,我不反对让女足的姑娘们多拿些工资奖金,提高个人待遇,但是,这可以在保留专业体制优势的同时从其他途径解决,类似于男足职业化之前的企业赞助球队。另外,足协应该拿钱出来补贴女足的基层教练和队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女足如果想在世界大赛里为国争光,为足协露脸,一定要和男足有不一样的体制,足协应该像其他优势项目一样,重点投入。大家想一想,跳水、体操、射击这些项目,不都是这样吗?把这些项目扔给市场搞职业化,行吗?
在女足辉煌的时候我反对一些人拿女足和男足比较,今天在女足惨败的时候,我仍然反对把两者比较。如果非要找点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他们都归同一个职能部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