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顾耀铭到新华社报道平面,看望新华社前方报道人员,图为顾耀铭(右)与新华社副社长、新华社奥运会报道团团长马胜荣交谈。随后,顾耀铭秘书长来到新华网雅典演播室接受了记者专访。
8月10日,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顾耀铭到新华社报道平面,看望新华社报道人员,图为顾耀铭在新华网雅典演播室接受专访。
访谈结束后顾耀铭为新华网签名留念
新华网雅典8月10日专电当地时间10日17时许,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顾耀铭来到位于雅典奥运会主新闻中心的新华社报道平面,看望新华社报道团,并接受新华网专访。
以下是顾耀铭接受新华网记者汪涌专访的文字实录:
新华网: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顾耀铭先生现在来到了新华网设在雅典的演播室,我们欢迎顾秘书长同广大网友见面。顾秘书长,20年前,您跟随新华社报道团采访了洛杉矶奥运会,那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顾耀铭:人生当中那些大的事情是很难忘记的。因为那届奥运会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当时阵容还是比较大的,各个国家都比较关注。当时还有一个背景,根据名古屋协议,中国代表团和中国台北代表团同时参加奥运会。当时,中国台北队入场时,美国乐队奏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时我们听了以后都感觉很高兴,美国人大概也搞不清楚。
当时我们新华社也组织了一个比较大的报道团,大概是30多个人,由当时的曾建徽副社长率领。除了从北京总社去的人,还从各个分社抽调了一些人,我就是从加拿大渥太华分社过去的。我记得当时在洛杉矶待了差不多一个月,每天都是很兴奋的。早上出去采访,晚上很晚回来。当时的条件跟现在没法比的。基本上都是手写,由赛场通过文传传回报道团,再由报务员发报回到国内,在国内再转成拼音,这里面很容易出错,男他女她都要注明。当时我们一个不错的摄影记者从摄影部领了一个特别大的镜头,因为平时不用,奥运会才拿出来用,开始时拍的照片还有些模糊。报道团里除了摄影记者,还有暗房工作人员,而且没有电脑,每个人都背着一大捆资料。不象你们现在,80多个人技术人员才3个,我们当时技术人员很多,报务员、暗房工作人员都是一批人。
悉尼奥运会我也看到,新华社的工作间有很大变化。这次来一看变化更大了,你们在竞赛现场就能发稿,刚才我跟1984年一起报道的同志聊,真是感觉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听说新华社要办一个博物馆,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让年轻人看一看,这一步一步是怎么走过来的。年轻人可能没多少体会,但是我们真的是感到很大的变化,这说明我们国家的新闻事业真是发展太快了。
新华网:您现在的身份是中国奥委会的官员,从一个记者转换为官员,这两个角色有什么不同?
顾耀铭:我先在新华社当记者,后来在《人民日报》当记者,再后来到奥委会,一直都是跟体育有缘。在渥太华的时候,我报道过大学生运动会、奥运会,后来还有一些锦标赛。后来在北欧当记者时候也报道了许多运动会。再后来到国家体育总局,在奥委会工作。我觉得这两个职业之间还是很有联系。因为从一个记者的眼光来看体育比赛,不仅是看到比赛的成绩,而且还要从人文的角度、文化的角度来看体育比赛。因为奥运会不仅是体育比赛,而且是文化交流的盛会,是一个各民族、各种文化交流的难得的机遇,因此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上的作用越来越大。我现在的工作,我觉得很有意义。
这次国内对奥运会关注超过以前。对运动员来说,有双重任务,一个是争取好成绩,一个是为下次奥运会做准备,他们可能压力也比较大。最近有一些运动员受伤,这也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千万不要在比赛前紧张过度,应该到正式比赛的时候才达到兴奋点,不要在前面就到达兴奋点,结果到比赛的时候兴奋程度下降。
这次,新华社承担的任务也非常重,是国内最有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的报道不仅要给全国看,还要给全世界看,人们要通过新华社了解中国代表团,因此新华社的任务相当重。
新华网:雅典奥运会的一个主题是奥林匹克回故乡。记得6月10号在北京举行了奥运会火炬的传递活动,您当时也是一个火炬手,现在,奥运会火炬已经传递回到雅典,奥运圣火将于13号点燃。您作为一个火炬手,来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您有什么样的感觉?
顾耀铭:奥运圣火全球传递活动能否成功,开始我们还有一些怀疑,同雅典方面也有过一些分歧,但最后中国的火炬传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国际奥委会也在考虑把火炬全球传递作为一个固定的活动,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策划,能够把全世界对奥林匹克的关注和激情调动起来。我们也考虑将来举办类似的活动。以前就有海外华人提出来,特别希望看到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经过他们生活的地方。雅典我是第三次来了,这次来我感觉变化很大。我觉得,作为希腊来讲,能举办这样一个大的活动,他们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总的来说,准备工作已经不错了。每届奥运会都会有不足或遗憾,而希腊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要举办奥运会这样的活动,能够做到现在这样的程度,真是很不容易。昨天我到奥运村看了一下,比我三月份看到的变化很大,当时外面还是荒地,现在已经很象样子了。另外,从机场过来看到新修的马路等等,这些让我感觉北京可以从雅典学到不少东西。一个是节俭办奥运,一个是讲究实效。希腊没有搞很多花样,但是很实用,给我感觉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