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的圣火曾经是奥运精神的象征,但事实上,尽管顾拜旦先生百年前的初衷是把奥运会办成一项完全在公平公正环境下进行的活动,但是从奥运会创建伊始,其实就伴随着一些丑闻的出现,甚至有过马拉松选手坐汽车通往终点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作弊手段。
随着奥运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团体希望将这项运动变成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比如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始终笼罩在纳粹主义的阴影之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举行的两届奥运会也出现了两大政治阵营相互抵制的闹剧。而随着冷战的结束,最近几届奥运会受到政治因素干扰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见,但是由于奥运会无论对于举办国还是运动员个人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在申办过程中营私舞弊或者是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就在雅典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近期还传出了美国多名田径运动员涉嫌服用禁药的大规模丑闻,其中有人甚至因此被吊销了悉尼奥运会上的金牌。
然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虽然近几届奥运会的丑闻变得越来越多,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这项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号召力。就好像本·约翰逊1988年虽然在汉城奥运会上闹出了兴奋剂事件,但是奥运会的“百米飞人大战”至今依然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所在。盐湖城冬奥会虽然从申办阶段开始就伴随着无数丑闻的发生,但如今依然有无数城市正积极投入到新一轮的冬奥会申办热潮中。尤其是日益高涨的电视转播费数字,更是有效地证明了奥运会的魅力仍然处于一个上升的轨道之中。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丑闻不影响奥运会品牌价值的状况,或许可以归结为是因为丑闻已经逐渐成为奥运会的一项附属产品。可以说,任何一项事物只要蕴藏着巨大的利益,那么自然就会引发一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的欲望,其中的道理和那些经济富裕的城市往往会拥有更高的犯罪率一样,但却不会有哪个城市因为这个原因而主动放慢发展经济的脚步。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奥运会出现丑闻的状况虽然深恶痛绝,但是还没有到因此而彻底否认这项运动吸引力的程度。
另一方面,这些丑闻对于奥运会虽然主要产生的都是负面影响,但实际上,由于丑闻往往拥有更具轰动效应的新闻性,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奥运会知名度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特别有戏剧性的丑闻,更是会让人们对于奥运会变得更感兴趣,比如在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之前出现的“哈丁找人伤害克里根”的事件,就使得该届奥运会上的女子花样滑冰比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让一条原本的负面新闻起到了正面的效果。
在奥运会已经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的情况下,回避或者漠视丑闻都只能被看作是掩耳盗铃的行为。人们更需要用理智的态度去看待和接受这些丑闻在客观上的存在,并且从中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丑的衬托,又何以显现出美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