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为“毽子板球”的运动演化而来的羽毛球运动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被列入表演项目,1992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目前,新增项目已经越来越困难,已经启动的奥运“瘦身”计划尚未对某项运动的前途产生致命的影响。
百年前体操全能要举重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仅有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自行车、网球、体操、击剑、古典式摔跤9个大项,百年后的本届雅典奥运会已经拥有了28个大项301个小项。可见,奥运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科技的更新上,比赛项目的增加和细化以及项目本身的完善都是人类永无止境的创新观念的体现。
初期的奥运会,项目稳定性差。每届的项目设置与前一届相比,都有较大变动。第一届奥运会的划艇和帆船比赛因天气不好而取消,临时改为100米自由泳比赛。项目的组合也不尽合理。1900年奥运会体操个人全能由双杠、单杠、吊环、鞍马、跳马、自由体操、跳远、跳高、爬绳、50公斤举重等组成,其中包含有大量现在非体操类的内容,很难想象一百年前的体操个人全能冠军得主是怎样的超人。
由于在古代奥运会中没有集体项目,因而对是否要恪守古代奥运的传统,拒绝集体项目进入奥运会,当时在国际奥委会内部意见也不统一。后来还是变革的呼声占了上风,足球才得以进入奥运殿堂。
1900年巴黎第2届奥运会上,跳水作为表演项目进入了奥运会,从此没有再离开过奥运会。当时参加跳水表演的是瑞典人,他们在特别制作的跳台上表演各种跳水动作。从1920年第7届奥运会开始,跳水比赛由男女跳板(3米)跳水和男女跳台(10米)跳水组成。到了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又增设了男女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的双人比赛,使奥运会跳水项目的金牌达到了8枚。已有2000年历史的跆拳道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成为竞赛项目。
虽然增多减少,但奥运会在“瘦身计划”提出之前也曾有过缩水的举动。
1900年巴黎奥运会,仅有英、法、比利时三国参加的足球比赛成为了足球运动在奥运会上的处女表演。拔河曾经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从第2届法国巴黎奥运会成为比赛项目开始,它就被不恰当地放在田径比赛中,但由于规则不完善,造成在比赛中出现了许多争执和问题,因此从第7届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考虑到拔河缺乏基本的体育比赛条件,因而取消了奥运会的拔河比赛。
个人创新完善比赛项目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中,起跑姿势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有直立着的,有弯着腰的,有双手摊开的,只有美国的托玛斯·伯克
采用了近似“蹲踞式”的跑法,结果他以12秒整的成绩夺得了冠军。110米栏的实际距离是100米,栏架也只有8个,每个栏架高1米,报名参加的有7人,比赛中,运动员们的过栏姿势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用双脚跳过栏架,然后再调整姿势。
跳高的技术创新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背越式的出现源于一个叫福斯贝里的人。福斯贝里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体育课上进行跳高练习,他面对老师,背对横杆,顺势就地腾起,越过横杆,四脚朝天倒在沙坑里。此后,他刻苦钻研,并在奥运会上首次使用了这一招,从此跳高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17届奥运会上,获得男子百米短跑冠军的是法兰克福一个名叫哈里的职员,这个无师自通的德国人发明了一种“火箭式”的起跑方法。在比赛中,他就是靠着起跑这一间隙的快速反应,加上46步跑完全程,中途不换一口气的新技术,在当时的100米跑道上独领风骚。他的这种起跑方法被命名为“哈里式”。
在第20届奥运会上,日本运动员冢原光男在体操单杠比赛时,做出了后来被命名为“冢原空翻”的创新动作。从此,体操动作进入了多周空翻加转体的“旋”空翻时代。
开幕式成赛场比拼创意
由于在首届现代奥运会上,主办者希腊人觉得金子太俗气,其含义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不符,所以只向比赛前两名运动员颁发了奖牌,而且是冠军得银牌,亚军得铜牌。到了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考虑到通俗习惯,才首次给第一名颁发金牌。最早的奥运会金牌直径为30厘米,上面刻有“世界博览会———美国圣路易斯”字样,另一面饰有自由女神像和橄榄枝叶的图案。直到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奖牌的图案和规格才正式统一,并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包括金牌在内的许多与奥运相关的细节都沿用了奥林匹克的传统,但在比赛之余,每届奥运会最大的悬念莫过于开幕式演出以及点燃火炬的方式,创作者们总是力图给世界以惊喜。
在首届现代奥运会上,开幕典礼除演奏了一曲庄严的古典弦乐即奥运会会歌外并无更多的文艺演出。
但发展至今,主办国一方面在火炬点火仪式上绞尽脑汁,于是有了巴塞罗那的“射箭点火”和悉尼的“水中点火”等经典之作。另一方面,文艺演出更是创意的大比拼,据悉,此次雅典奥运会的主会场将在开幕式上变成一个虚拟的爱琴海,体育场内出现大船乘风破浪的场景也并非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