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 1976年 加拿大 蒙特利尔
劳而无功加拿大两手空 天道酬勤苏联队金满钵
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是一个参加奥运会举办地竞选比较早的城市。早在第二次大战之前,蒙特利尔市就参与竞争第12届奥运会主办权,但未获成功。战后,蒙特利尔一直未放弃这份雄心,又参加了第16届奥运会和第20届奥运会的竟选。
1966年在争夺第20届奥运会时,蒙特利尔市市长德拉波亲往游说,提出了一项很有吸引力的慷慨许诺,免费提供运动员的食宿,几乎胜利在握,只是在最后的一轮投票时,以1票之差输给了慕尼黑。
1970年,蒙特利尔第5次参加奥运会竟选,由于这位市长的殷勤好客与不懈努力,终于击败了洛杉矶、莫斯科和佛罗伦萨三个城市,夺得197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圣劳伦斯河中游的左岸,为魁北克省的省会。蒙特利尔市建在一个呈三角形的小岛上,全岛面积500平方公里,整个市面积128平方公里。原先它只是印第安人的一个集镇,在法语里“蒙特”是山,“利尔”是皇家的意思。
1535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将它取名为“皇家山”。1640年,一位名叫梅纳夫的法国人在这个皮毛贸易中心建立起城市。1642年,法国移民开始在这里定居,很快便成为法国在北美大陆上最早的殖民地。1760年,蒙特利尔归属英国,1825—1849年间,一度作为加拿大政府的所在地。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最大的海港和重要的工业、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之一,在北美排第八位。
在300多万居民中,大部分为法国和英国称民的后裔。蒙特利尔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决心举办得比其它城市更好些。蒙特利尔市没有现成的可供举行大型国际比赛的运动场所,虽然有190个运动场和50个游泳池,但只有11个勉强符合奥运会比赛要求,一切还得重新做起。
奥运会准备工作相当困难。因为,庞大的奥运工程上马时,加拿大经济正处于萧条之中,物价暴涨,建筑工人长期罢工,再加上奥运工程的管理不善,工程一再延期,建设费用大大超出预算。奥运工程原计划投资28亿美元,结果花了56亿美元。组织费用原计划为6亿美元,结果开销了7.3亿。
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整个奥运会,蒙特利尔市亏空了10亿美元。全市300万纳税人至少要到本世纪末才能基本还清这笔奥运债务。这就是“蒙特利尔大陷阱”。由于上述诸方面的原因,1975年秋季,许多工程仍未完工,国际奥委会对此十分担心。他们开始秘密讨论并开始寻找替换城市的初步计划。
墨西哥提出主办的申请,慕尼黑也有类似想法。德拉波市长紧张起来了。1975年10月,魁北克省政府接管了奥运会工程委员会,把它交给省环境和市政事务部长维克托·戈德布鲁姆博士。正是这位戈德布鲁姆博士为蒙特利尔市挽回了荣誉也挽救了这届奥运会。
他在蒙特利尔市成立了一个办公室,负责审查各种情况,他以对全世界运动员负责的精神,抓紧各项设施的后期工程。他总是及时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详细报告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经过这位身材矮小的儿科医学博士的努力,到1976年春天,情况就已表明,奥运会确实能在蒙特利尔举行。这时,国际奥委会才松了一口气,开始考虑筹划开幕式的问题了。
蒙特利尔为本届奥运会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它占地50公顷,中心体育场呈椭圆形,可容纳6万名观众。体育场四周用34根钢筋水泥柱支撑。构件均安装在柱子上,固定在支柱上,固定在支柱上的悬臂长达100米,最高处离地面54米,看台顶篷就装在这些悬臂上。
体育场内装有两块巨大的记分牌,每块长20米、宽10米,各装有1万9千个灯炮,从场内任何侧面都能清醒地看到记分牌上显示的成绩。赛场上面,都装有茶色玻璃,显得富丽堂皇。此外,。蒙特利尔市还修建了自行赛场,游泳池等11个场馆。
奥运村建在奥林匹克体育场旁边。由两座外形呈梯形的大楼组成,每栋大楼高19层,总共可安排9250人居住。
运动会于7月17日正式开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等出席了大会。本届奥林匹克火炬传递与前面的奥运会火炬传递有所不同。
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递到雅典后,不用轮船、飞机或徒步跑接力传递,而采用电子感应技术进行空间点火,先是用一台电子感应器将火炬热能转变为电子脉冲信号发射至太空的卫星上,由卫星再次将信号传至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国会山上的接收激光装置,再由接收的激光装置将信号转为热射线将一公斤的火炬点燃,然后经由电脑挑选出来的五百名运动员接力传递到蒙特利尔。
最后点燃主体奥林匹克圣火的是一对少年男女——斯蒂芬·普里芬丁和桑德拉·安德森,这是奥运史上第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项光荣的使命。这种新颖的传递奥运圣火的说法后来受到了批评,认为这样多少有失庄重。
蒙特利尔作为东道主,继承了上届奥运会举办城市慕尼黑以动物作为奥运会吉祥物的作法,将海獭定为吉祥物。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的盛会,本来不应该掺杂其它方面的因素。但是,体育又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奥运会又不仅仅是体育的单一竞技,影响奥运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因素就是非常大的。继上届奥运会发生“慕尼黑大血案”之后,本届奥运会又发生了非洲国家的大抵制浪潮。
事情是这样的,1976年新西兰总理罗伯特·马尔登在年初大选中获胜。他在竞选中曾将橄榄球队可自由去任何地方比赛作为自己竞选的重要口号之一。
是年6月,南非政权邀请新西兰橄榄球队访问,当时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曾提出警告,如果新西兰应邀,非洲将反对新西兰参加即将举行的奥运地。但新西兰对非洲的警告置若罔闻。依然前往南非进行橄榄球比赛。此事在非洲各国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1976年6月16日,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郊外的黑人城镇索韦发生了暴力事件,两名黑人儿童和4名黑人成年人被杀害,有两名白人也被害。在以后的几天动乱中,有236名黑人被害,1100多人受伤。这一事件加剧了南非种族斗争的激化,非洲许多国家与南非种族主义者进行了坚决斗争。
这时,新西兰兴冲冲地派代表来到蒙特利尔参加奥运会,无异火上加油。非洲国家要求国际奥委会取消新西兰的参赛资格,国际奥委会则认为找不出取消新西兰参赛资格的依据,无法满足非洲国家的要求。
结果,非洲国家只得以自己的方式在蒙特利尔抵制新西兰。加篷、扎伊尔、冈比亚等7个国家拒绝派队出席奥运会。阿尔及利亚、上沃尔特、加纳、圭亚那、埃及、赞比亚、略麦隆、肯尼亚、刚果、利比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斯威士兰、苏丹、多哥、突尼斯、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体育代表团虽已来到蒙特利尔,但在开幕后不久即离开回国。
最后,参加本届奥运会只有88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6189人,其中女子1274人。运动员数比来访的记者(约7800人)还要少。参赛选手最多的是美国队,共425人,东道主次之,416人,苏联列第三,409人。其次参赛的有安道尔、安提瓜、开曼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台湾没有参加本届奥运会。
由于非洲国家抵制奥运会,奥运家庭失去非洲成员,因此,有人将本届奥运会说成是“四环”奥运会。东道主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将本届奥运会办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谁知发生这样的事情,真令人遗憾。
台湾之所以没有参加本届奥运会,是因为,1976年,中国和加拿大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加拿大政府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如果再邀请台湾参加奥运会就等干涉中国内政。
虽然美国威协说,如果不允许台湾参赛,他们也将撤出比赛,还要取消电视转播合同,但加拿大政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政府的立场出发,坚决没让台湾参赛。当然,中国政府也没有派出代表团参赛。
本届奥运会比赛项目仍为21个大项。根据国际奥委会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举行会议所作的决定,本届增设了女子篮球、女子手球等,有的项目,如游泳等,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增删,单项数由上届的186项增加到198项。
本届奥运会的结果表明,这届奥运会仍不失为一次高水平的比赛,在田径、游泳、举重等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共82次破奥运会纪录,其中34次破世界纪录。
这次田径比赛有如下特点:一是战果辉煌,捷报频传,共有22个项目破奥运会纪录,8个项目创出新的纪录。二是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
一向扮演奥运会田径赛场主角的美国队这次退居次要地位,以往美、苏两角对抗的格局演变成美、苏、德(民主德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民主德国跃升为头号田径强国,男女共获11枚金牌,超过了美国(6枚)和苏联(4枚)两国金牌的总数。三是明星较多,涌现了不少对田径运动颇有影响的人物。
美国男子在径赛中仅获2项接力和1项跨栏冠军,这是美国在奥运会田径赛中最大的一次失败。美国人的短跑优势丧失殆尽。许多小国短跑好手辈出,使美国人束手无策,眼巴巴地看着金牌被人夺走。
100米金牌被来自中美洲岛国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哈·克劳福德以10”06夺走。美国人格兰斯以10”19获第四名,榜上无名。200米的冠军为牙买加选手唐·夸里以20”8的成绩夺得。唐·夸里可算是本届奥运会田径赛场中的一位明星,他除了夺得100米的银牌。
1971年,夸里曾以19”81突破200米的世界纪录,但因故未被承认。1976年奥运会前,他又以19”0平世界纪录。这位牙买加选手生于1951年,从1968年—1984年,他连续5次参加奥运会,三次获奖,共夺得1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
400米和800米的两枚金牌,被古巴运动员阿尔伯托·胡安托雷纳一人包榄,他先在800米中取胜,并以1’43”50破世界纪录,后又在400米赛中夺魁,列世界第三位。为此,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本届奥运会田径赛上的新闻人物,并因此被评为当年世界最佳运动员。
胡安托雷纳,1951年生于古巴圣地亚哥,从小就喜爱运动,起初打篮球,但个性太强,不太合群,此时,前苏联田径教练发现他的田径潜力,把他推荐给一位波兰教练。这位身高1.91米,体重88公折,体格健壮,腿部肌节发达的小伙子说,波兰教练如同他的父亲,对他关怀备至,教他赛跑,还教他如何做一个守纪律、诚实的优秀运动员。
1972年,他初次参加了奥运会,当时年仅20岁,成绩不够理想。
一年后,在莫斯科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能力使大家为之震惊。后来的三年里,他加速训练步伐。他腿长步大,跑起来步频快,姿势优美,有“美洲豹”之美称。
在本届奥运会400米和800米比赛中,他就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把所有对手都抛在后面,以44”26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800米的世界纪录。翌年,他又在世界杯田径赛中再次夺取了这两个项目的桂冠,并在800米赛中1’43”40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四年之后,胡安托雷纳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只获得了400米的第四名,由于受伤,这位中跑名将的鼎盛时期很快就过去了。阿尔伯托·胡安托雷纳被著名的美国《田径新闻》评为:“70年代世界十大田径明星”的第三名。他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5000米和10000米长跑的2枚金牌为芬兰老将拉·维伦一人独得。拉·维伦在上届奥运会上就连夺两金,名振田坛,此后他的情况不佳,人们对他能否再次取胜持怀疑态度。蒙特利尔奥运会前,他加强了训练,使竞技处于最佳状态,终于蝉联了5000米、10000米冠军。
在男子田径比赛中,前苏联选手维·萨涅耶夫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在本届田赛项目三级跳远赛中击败了一年前曾以17.89米创造世界纪录的巴西名将约·德奥维利拉,成为奥运会史上该项三连冠的唯一选手。
在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前苏联也输得一蹋糊涂,除了维·萨涅耶夫夺得的金牌外,另外只夺得了1枚链球金牌。链球金牌的得主是前苏联新秀尤·谢迪赫。
上届奥运会田径名将鲍尔佐尔发挥不够理想,在100米决赛中只跑出了四年前的10”14成绩,获得铜牌。他在200米跑中也不如人,丢失了奖牌。
上届十项全能的冠军尼阿维洛夫这次也只能得铜牌。苏联男子田径队在这届奥运会上只夺得了2枚金牌,比四年前减少了4枚。
美国夺得的3枚金牌之一的跨栏金牌得主是名将埃德温·摩西。他首次露面,便轻松地获得了男子400米栏冠军,并以49”46刷新了世界纪录。这次胜利,奠定了他作为一代跨栏之王的坚实基础,保住了美国在跨栏中的霸主地位,人们对他的13步栏间跑极为赞赏。
埃德温·摩西生于1955年。他在上大学前几乎与体育无缘。由于个子矮小,篮球队、足球队都不肯吸收他参加。后来他开始练110米栏,进步不大。1975年,他的教练劳埃施·杰克逊建议他改学400米跨栏,并且为他制定了新的计划。
1年后,埃德温·摩西参加了在弗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举行的全美大学生室内田径锦标赛,他在110米栏,400米栏、400米跑中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以13步跑完全程,这次锦标赛彻底改变了他今后的命运,在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中,摩西以48”3的成绩击败了上届奥运会400米栏亚军拉夫曼。取得了进军蒙特利尔奥运会的资格。
在7月25日的400米栏决赛中,摩西跑得很顺利,在后五个栏中,他如同一匹烈马,奔驰而过,最终以47”64新的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他动作自在完美,轻松自如,节奏感强,步伐骄健有力,只用20步就跑完从起跑到第一个栏的距离,用13步跑完栏间距,最后一个栏到终点只用16步跑完。
在女子田径比赛中,前民主德国的女将们风光得很,获得9个项目的冠军。他们是200米、100米栏、4×100米、4×400米、跳高、跳远、铁饼、标枪、五项全能。
在民主德国众多田径女赛中,夺得跳高冠军的名将罗·阿克曼身手不凡,发挥自如,以高超的技艺连连取胜,战胜了上届冠军、联帮德国的迈法特和前世界纪录创造者、保加利亚的约·布拉戈那娃,最后以1.93米的高度将对手意大利的萨·西梅奥尼打败,赢得金牌。
阿克曼生于1952年,身高1.75米,14岁开始练跳高,经过12年的系统训练,练就了惊人的弹跳力。两年前就已显露于世界田坛,以1.94米1.95米平、破世界纪录。在1974—1977年间,她几乎垄断了女子跳高项目的冠军,多次在重大比赛中取胜。
1977年,她将女子跳高纪录提高到2.00米的新高度,超过她的身高25厘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跃过2米横杆的女选手。引起世界的轰动。国际新闻界一致评选她为“1977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她不仅成绩突出,而且姿势优美,其俯卧式技术能与世界优秀的男运动员相媲美。
苏联女选手夺得了2枚金牌,都为同一女运动员所得,她就是前苏联中长跑名将塔·卡赞金娜。塔·卡赞金娜身高1.66米,体重51公斤,两腿修长,步频快而有力。赛前几个月,她刚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她在800米、1500米赛中接连获胜,使前苏联女队免于全面崩溃。
奥运会后不久,她又在苏黎世国际田径赛中以3’52”47刷新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四年后,她在莫斯科奥运会上又蝉联1500米冠军。由于她的杰出成就,苏联政府授予她列宁勋章。
1984年8月,在她快33岁的时候,还以8’22”62创造了3000米世界纪录。随后在巴黎参加比赛获胜后因拒绝接受兴奋剂药物检查,被国际田联终生禁赛。
为波兰人民立下赫赫战功的30岁的伊·谢文斯卡,这次是自1964年始第四次参赛。这位波兰在学经济系毕业的体育名将,在1964和1968年两届奥运会上两度辉煌,获得两枚金牌,她参加了上届奥运会,但因结婚、生孩子只得了铜牌。
本届,虽妙龄早过,但宝刀未老,在400米赛中以49”29创世界纪录并获得金牌。4年后,这位沙场老将第五次出征奥运会,毕竟年岁不饶人,结果一无所获。这位曾多次荣获奥运会金牌并多次创造过世界纪录的选手,从此结束了她的运动生涯。
虽然德、美、苏在田径比赛中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但在田径实力方面,各有不同,民主德国的优势在女子项目,美国的优势在男子项目,而前苏联则男女实力比较均衡。
民主德国不仅在田径比赛中表现突出,而且,在游泳项目中也占有绝对优势。在上届奥运会的游泳比赛中,她们一无所获,这次却夺得了13个项目中的11项冠军,的确让人觉得意外。这个局面在奥运会上也是少见的。
民主德国从此走上了女子游泳强国之路。民主德国游泳成绩突出的是科尔内亚·恩德尔,她是首次参加奥运会,年龄还不到18岁,但已被公认是夺标热门人物。她在本届游泳赛中,共获4枚金牌,1枚银牌,而且成绩非常出色。100米(55”65)、200米自由泳(1’59”26)和100米蝶泳(1’00”13),成绩均创世界纪录。
值得说明的是,这4枚金牌是在23分钟之内连续夺得的。在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也以4’07”95刷新了世界纪录。她所参加的项目,只有4×400米自由泳接力赛输给了美国,屈居第二。是本届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最多的女子选手。
科尔内亚·恩德尔是当时最优秀的游泳运动员之一。13岁时,她参加197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就取得了令人震惊的佳绩,一举夺得100米自由泳,100米蝶泳和两项接力冠军。接着,她又在1975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再度取得这些成就。
由于她在世界锦标赛中的出色表现,1973、1975年两度被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恩德尔不仅夺得了多项世界冠军和多枚奥运会金牌,并在100米、200米自由泳、100米蝶泳和200米个人混合泳中21次创世界纪录。她因此被称为民主德国女子游泳皇后。她在本届奥运会游泳比赛中的成就,几乎将民主德国另几名选手的杰出表演给埋没了。
其实,民主德国另外几名女子选手的成绩也是惊人的。如乌·里希特·里希特,获两项仰泳、1项混合接力共3项冠军;佩·蒂默尔获400米、800米自由泳两枚金牌,都是本届运会女子游泳比赛中的佼佼者。她们在游泳比赛中成绩的排名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名。
游泳池中的男子比赛金牌大户是美国,他们囊括了除200米蛙泳外全部项目的金牌。200米蛙泳金牌得主是22岁的英国人戴维·威尔基,他以2’15”11战胜美国人约翰·亨肯。
本届奥运会的头号男子泳星是美国队21岁的詹姆斯·蒙哥马利。这位泳坛骄子3年前就已名扬体坛,在世界锦标赛上有过出色的表演,一人夺得了100米、200米自由泳和两项接力赛中四枚金牌。
参加奥运会前,人们估计他会重现3年前的成就,成为了本届游泳比赛夺票呼声最高的人物。詹姆斯·蒙哥马利果然不负重望,除200米自由泳失利只得铜牌外,其余3项再现了1973年世界锦标赛的成就,他的100米自由泳成绩为49”99,是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00米50”大关的选手。
美国17岁的布里安·吉德尔获得了400、1500米自由泳两项金牌,成绩分别为3’51”93和15’02”0,均破世界纪录。约翰·内伯更比他的两位队友战绩辉煌,包下了两项仰泳冠军,并在两个接力赛中取胜,共获4枚金牌。其中3项创世界纪录,此外,他还获得了1枚银牌。
蒙特利尔体操赛,前苏联队占有绝对优势。他们夺得了男女的7枚金牌。23岁的前苏联大学生尼古拉·安德里亚诺夫是本届男子赛的中心人物。这位身材高瘦的选手在上届奥运会上就曾获自由体操冠军。
本次战绩辉煌,除在个人全能夺魁外,还获得自由体操、跳马、吊环3项桂冠。1980年他又在莫斯科奥运会上夺得了跳马和团体金牌,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银牌和单杠铜牌。他三次参加奥运会,共获7枚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也算是奥运风云人物了。
日本虽然保持住了男子团体桂冠,但已失去了往昔的优势。日本男队以576.85分保住了团体冠军,只比亚军前苏联队领先0.40分,这表明日、苏之间的差距已越来越小,上两届日本队分别领先4.80分和7.20分。个人项目,日本队只取得单杠、双杠两枚金牌,前苏联队则夺得4枚金牌。
女子体操赛中的头号新闻人物是罗马尼亚女选手纳迪娅·科马内奇。在本届奥运会上,她的精采表演使所有的人为之倾倒,令人叫绝,叹为观止。轰动了蒙特利尔体操馆。这位体操新星1974年刚12岁时在巴黎国际赛中引人注目。
翌年,她在强手如云的欧洲锦标赛上获得全能冠军。这次在蒙特利尔,虽说她刚14岁多点,但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7月18日下午高低杠赛时,她有如灵巧云燕,在杠上穿梭飞行。她那神奇般的表现,征服了全场观众,轰动了蒙特利尔。她获得了奥运会体操史上第一个满分“10分”并,接连创造奇迹,总共拿了7个满分。
最后,她夺得了个人全能、高低杠、平衡木3枚金牌。这一成绩对罗马尼亚在非正式团体总分进入前六名,起了关键作用(罗总共获4枚金牌)。科马内奇在1976年和1980年两届奥运会上共获9枚奖牌(5金、5银、1铜)。
1978年她还获得平衡木世界冠军,1979年获得世界杯跳马和自由体操金牌。1976年被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1980年被评为“本世纪最佳运动员”第十九名。成为了“世界体操皇后”。
苏联女队在蒙特利尔派出的涅莉·金成了科马内奇的头号劲敌,她获得4枚奖牌(3金、1银),3枚金牌是:女子团体赛金牌,跳马金牌和自由体操金牌。此外,她还获得个人全能银牌。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时,涅莉·金是前苏联女子体操队的第三号人物,又获自由体操金牌。这样,她在1976年和1980年两届奥运会上共获5枚金牌、1枚银牌。她是奥运会体操场上最受人喜爱的女运动员。她表演的自由体操简直就是一曲美的旋律,令人心醉神迷。
本届举重比赛首次按抓、挺两项总成绩计算。因为考虑到推举对运动员健康不利,以及在裁判工作中容易引起争议。国际举重联合会决定从1972年奥运会后取消推举。
本届比赛前苏联队占有明显优势。9个级别,保加利亚获得两项优胜,其余均为苏联包下。但本届奥运会举重比赛结果不很理想,只有保加利亚诺·努利金在56公斤级和苏联阿列克谢耶夫在110公斤以上级别以262.5公斤和255公斤破了总成绩和挺举世界纪录。
阿列克谢耶夫是本世纪无与伦比的举重运动员,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举起600公斤(三项总成绩)的选手,80次破世界纪录,两次获奥运会冠军,6次获世界冠军,迄今无一人超过他在这方面的成就。
在摔跤赛中,苏联再次取得出色成绩,自由式获5枚金牌,古典式有7枚落入了他们手里。日本和韩国运动员分享了自由式摔跤前六级别中的三枚金牌和四枚铜牌。
美国在拳击赛中取代了上届居领先地位的古巴,得5枚金牌。
古巴成绩也不错,获金牌3枚,而且银、铜牌均多于美国。朝鲜民主主义民主共和国拳击选手在54公斤级拳击赛夺冠,这是该国第二块奥运会金牌。日本获柔道比赛5枚金牌和1枚银牌和1枚铜牌;韩国获柔道比赛1枚银牌、2枚铜牌,表明亚洲国家选手在这几个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球类项目中,美国男篮夺回了上届的失去的桂冠。南斯拉夫男队夺得亚军。
首次列入的女篮,苏联实力高出一截,以全胜的成绩夺得第一个奥运会女篮冠军,队中2.10米高中锋、24岁的伊乌利卡·谢苗诺娃引人注目,为本届篮球比赛立下了汗马功劳。她从16岁开始就成为苏联国家队主力,曾代表苏联参加第5、6、7、9届世界锦标赛和1976、1980年两届奥运会,并获得全胜。
男女手球,前苏联双双夺冠。
上届曲棍球赛,长期保持优势的亚洲队将冠军丢给了联邦德国队,这次又爆出冷门,名不见经传的新西兰队悄然夺去了桂冠。
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一种运动项目最早出现时,总是在极少数国家或地区传播和开展,那么,这些国家或地区就自然最早成为了该运动项目的强手,但是,当这一运动项目传播开了,最早的强手,就很难再保持其往日的优势,于是,在奥运会上许多项目的比赛便出现了群雄角逐的局面。一国长期独霸某一项目的冠军的事情就难以再出现了。
上届和本届奥运会曲棍球金牌几度易主,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在男子排球比赛中,波兰男排异军突起。复赛时他们以3:2淘汰了上届冠军日本队,决赛时他再以3:2战胜苏联队,夺得冠军。主攻手爱德华·斯科雷克已经33岁,作为该队的核心人物,他技术全面,经验丰富。副攻手托马什·维伊托维奇身高1.97米,弹跳突出,扣球凶狠,前后排杀伤率很高,是70年代世界排坛著名的高大型快攻手。
日本女排在山田重雄率领下,所向披靡,以3:0的同样比分战胜了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对手,夺取冠军。24岁的前田悦智为主攻手,她的身体素质好,动作协调,技术全面,进攻能力强,快攻命中率也很高,强攻具有极大的威胁。
另一名主攻手白井贵子身高1.82米,作为日本队不多的身体高大的队员,她的适应能力很强,扣球线路变幻莫测,扣球命中率高,技术熟练,是女子排坛为数不多的优秀主攻手之一。二传手松田纪子战术意识强,传球技术全面,是亚洲型打法的优秀组织者。
本届奥运会前苏联再次领先,获金牌49枚。自1952年一直与苏联争夺宝座的美国队,这次不仅落后于前苏联,且败于近届成绩不断上升的民主德国队,退居第三位,这是美国在奥运会上一次最大的失败。
民主德国和美国分获金牌40枚和34枚。东道主仅获5枚银牌、6枚铜牌,金牌1枚未得。作为主办国,成绩如此不佳,这在奥运会史上尚无先例。